不同依恋关系对孩子社会化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不同依恋关系对孩子社会化的影响

李斌斌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儿童社会化的发展与依恋关系息息相关,不同的依恋关系会对儿童的社会化产生不同的影响。依恋关系中常常会因为依恋关系观念、祖辈的影响以及家庭结构等不同的因素,会给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家庭成员之间的意见统一、合理的教育模式,轻松的氛围以及家园之间的密切合作等都是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依恋关系;儿童;社会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327-02

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能见到小班的幼儿在刚入园的时候出现的不同情况,有些幼儿能够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些幼儿却不停地哭闹或逃离。现在的依恋关系中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而阻碍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比如不同的依恋关系形成以及处理等等都是会造成幼儿社会化发展形成不同倾向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Mary在研究中借助“陌生情境”的设计指出,儿童的依恋关系类型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即安全型依恋关系、逃避型依恋关系和反抗型依恋关系。[1]本文结合现实幼儿成长的实际情况,对上述三种依恋关系所产生的不同社会化影响进行分析和思考。

1.不同依恋关系对儿童社会化产生的差异性影响

1.1安全型依恋关系观会造成儿童养成自我中心的心理

安全型依恋关系是目前儿童依恋关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该类依恋类型与现代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存在着密切关联性。在三口之家中孩子往往是家庭生活中的核心,因此家庭的资源表现出向孩子极度倾斜的情况。在这样家庭成长环境中儿童容易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过度依赖家庭和父母所能提供的保护和资源倾斜。安全型依恋关系易造成儿童养成自我中心的社会化心理,使儿童在社会集体生活中表现更为自主,在社会生活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带有更强自我决策能力。同样也会产生自我保护过度的偏激性格,使其形成不良社会化性格。

1.2逃避型依恋关系观会造成儿童产生不安全感

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奉行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认为只有用严厉的教育才能教出有前途孩子,在儿童不听话的时候会用打、骂这些比较有伤害性的手段来管教他们的孩子,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成为了家暴。长期处在这种家长较为严厉甚至是家暴的家庭中,儿童的心理会变得比较压抑。儿童在失去安全感的时候会导致他们产生恐慌、自卑的心理,他们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中。更甚至,有些儿童还会用暴力来发泄他们心中的不安与恐慌。[2]逃避型的依赖关系往往会导致儿童在社会成长过程中产生不安全感,使儿童的社会化心理更倾向与一种自我孤立和自我保护的状态。

1.3反抗型依恋关系观会造成儿童产生消极的心理

反抗型的依恋关系观是指当儿童提出某一个要求时,家长觉得他是可以做的,就答应了,但是当儿童真的做了之后,家长又后悔,觉得自己不应该答应儿童的要求的。于是,他就无理由地制止儿童的行动。[3]在这种依恋关系模式下,父母所表现出来的是“善变”。有些家长,平时一味地惯着儿童,等到儿童做错事或要做的事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时,便会严厉地指责儿童,甚至会骂孩子笨。儿童的感知是十分敏感的,他们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心情,当父母前一秒还是对着儿童笑脸相迎,后一秒却是生气时,儿童会感到莫名其妙、提心吊胆,因为他们不知道家长什么时候会生气,于是,他们就只能小心翼翼地面对家长,慢慢地儿童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不安和两面性的消极社会心理。

2.隔代教育会对儿童的正常依恋关系和社会化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当一个家庭有新生儿诞生后,因家长需要工作,缺少教育子女的时间,依恋关系的担子就落到了祖辈的身上,这种依恋关系就是隔代教育。[4]首先,祖辈到了退休的年龄,在家休闲的时间比较多,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照顾儿童,在儿童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言行都能够直接地影响到儿童。一个被长期被祖辈照顾的儿童,在刚入校园时只会说家乡话,甚至他说的家乡话是带有祖辈说话时的特色,老师和同伴都听不懂他的语言,而且他又不会讲普通话,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会觉得没有人愿意与自己讲话,自己不能融入集体生活中,渐渐地他会感到自卑与孤独。

祖辈对于孙子孙女都是隔代亲,他们对于儿童提出的要求总是会无限制的去满足,替儿童包办一切,这会让儿童产生依赖、懒惰的心理。当父母在教育儿童时,他们也会保护着儿童,甚至是指责父母,这会让儿童产生“不管我做错什么事情总会有人来帮助我,不会受到任何的惩罚”的想法。当儿童一旦有了这种思想之后,儿童之后做事情就会有恃无恐。长期如此,会令儿童产生骄傲自大、霸道的社会心理。

3.参照不同依恋关系的社会心理培养对策

3.1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意见保持统一

对于依恋关系,我觉得家庭成员之间一定要及时沟通,对于儿童教育观念必须要保持统一。比如说,儿童做错事情了,父亲在一旁严厉地批评,而母亲则在一旁竭力地保护着儿童,不想儿童受到惩罚,甚至和儿童的父亲开始争辩,最后从批评、教育儿童变成了夫妻间的争吵。这在一方面会让儿童产生一种“就算我做错事情,也会有人在一旁保护我,我也不会受到批评”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父母总是在吵架的印象,对于儿童今后的人际交往方面会产生一些阴影。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关于儿童的教育问题一定要有统一的态度,当儿童犯错时,家长要坚定地告诉他:你做错了,并且告知儿童的错误在哪里,让儿童能够清楚地认知到自己的错误。

3.2家长改变教育观念,为儿童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陶冶儿童,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儿童的社会化。当一个家庭的氛围是开心、积极、活泼、向上、温馨时,儿童在其中会感受到家的温暖。但是,当一个家的氛围是充满争吵的、或是十分安静时,儿童就会感觉到暴躁,会对这个家、这个社会充满了不安全感。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自由的生活环境,往往能够带给儿童心灵上的放松,可以帮助儿童在心理的健康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帮助。与此同时,家长也可以给予儿童基本的尊重,这样可以增加儿童的自信心,儿童更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变得更加独立自主。

4.结论

综上所述,依恋关系在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依恋关系的不同会导致儿童的社会化方面出现不同的影响。所以,家长应该要重视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认为将儿童交给儿童园就大功告成,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去教育儿童了,其实家长的影响力对于儿童而言也是巨大的、重要的。家长在家中不能一直是愁眉苦脸的、父母尽量不要在儿童面前发生争吵,家长在儿童面前要多露出自己的微笑,多与儿童进行沟通互动,及时了解儿童的心理情况,要为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做出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张小屏,刘发勇,田骥.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比较研究[J].人口与社会,2018,34(02):52-59.

[2]张小屏,罗艳萍.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基于贵州省5个民族自治县的实证调查[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4(03):11-16.

[3]陈元龙.隔代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角色学习的障碍[J].当代教育论坛,2017(04):59-64.

[4]曹亚青.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安徽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