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主动合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自信主动合作

王军

——浅谈高考冲刺阶段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王军

高考冲刺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在这个时候学生都产生了一定的惰性心理,不仅学习质量有所下降、低效或无效,甚至会影响到高考发挥。基于此,我浅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自信——在满足和激励中成长

不论基础和成绩的好坏,自信在学生整个高三复习中至关重要,特别是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主要从尊重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和激励学生两个方面分析一下其必要性。

1、尊重并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高三学生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很多人到了冲刺阶段就没了以前的动力。如果教师还是像以前一样强压硬灌,学生不但容易产生厌学焦操情绪,更容易相互影响,导致高考的失利,因而我们要尊重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需求,并适当予以满足,达到增强其自信心的目的。正像上海徐汇中学沈玉麟老师在《展示魅力满足需求——谈高三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讲的“对于语文学习需求,高三学生有以下几类:(1)以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带动应试的能力;(2)以提高应试能力为主;(3)只要应试,对看似与高考无关的教学内容敷衍或排斥。”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多的是一种应试需求,我们教师应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不能一味过高或不当地要求学生。

2、多样激励增强愉悦和自信

语文学科的特点给了我们更多的困惑,不是做几道题反复训练就可以增强其能力的,相反我们更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激励,让他们在愉悦的学习中逐渐自信起来。长沙铁路第一中学的刘干华老师在《如何利用导师制来调动高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提到过三种激励方法,即目标激励法、小组竞争法、情感激励法。在高三冲刺阶段的语文复习中多以套题为载体,按时定量完成的形式呈现。这样的好处是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学会自主调整完成规定的任务,可也存在着弊端,就是语文的客观题体现不出思维过程,重复多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或厌学情绪,而主观题往往不去规范书写只能走马观花,只重思路不重表达,时间长了自然理论一堆实际操作受挫。

鉴于这样的情形,我采用多样的激励方式,试卷化整为零,学生采取定时保质完成规定题目,并让同学们大声说出自己的答案和理解分析过程,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主动——在优化和重组中胜利

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不学也会、讲与不讲一样的偏见,特别是到了高考冲刺阶段,很多情况下只是在课上被动地完成试题,致使学生惰性心理的滋长,表现为更愿意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更多的停留在对答案、抄答案、看背答案的层面。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法下手,茫然没有目标,不求理解,或是全面撒网,面面俱到,没有针对性,或是习题过多过难,不能完成等。为此,我从课堂教学整个流程的常规管理入手,科学划分时间,明确各部分的任务目标,以短时迅速高效来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具体如下:

1、晨读课前——明确目标,多样考查,补缺强心

晨读和课前这段时间,很多情况下,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任务,前后学习没有有效衔接,致使遍地开花就是不结果。其实我们可以利用高考课标考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和必修课本中的优美篇目进行每天诵读和强记。经过一学年的机械强记后,学生虽然记忆很熟但默写并没有得到较高提升,甚至有时还会下降。鉴于此,我和学生一同制定有一定的弹性或选择性的任务以适应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取限时背诵强记默写、小组内和小组间名句名篇书面接龙竞赛、小组间互出考题选人答题等形式,机动灵活地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并梳理其中常见的常犯的书写问题。这样既扎实了考试分数,又能由易到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此为契机高效地进行课堂学习和复习。

2、强化拓展——塑形广趣,机动落实,教学相长

由于前两轮复习的题海训练,学生的身心都已出现疲惫状态,所以冲刺阶段就应该从细节增强学生的意识,我从四个细节入手:

a、塑形。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塑形,即教师的人格示范,包括严谨、执着、勇于追求学问、责任心强等等;一是学生塑形,即坚持学习的习惯、平常心态等。

b、广趣。因为课业压力巨大,这个阶段除了适当的练习之外,在语文方面更应该注重调节学生的身心状态,比较广泛的阅读或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更能让学生上课练习的状态调整好,提升学习效果。

c、机动落实。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在经过两轮复习过后基本已经定型,但个体的差异必须正视,所以机动地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使各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定位和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每次摸考练兵帮助他们分析自己成功之处,客观地看待不足,在最后冲刺阶段都学得实在,学有所成,体会成功,持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教师因生施导更容易落实基础,特别是易混易错知识点,更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强化,在备考应试中提高业务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三、合作——在榜样和实践中蜕变

高考冲刺阶段,孩子的成长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情,更牵连着家庭学校社会。所以合作是很必要注意的。不合作或是不合适的合作都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冲刺和考场发挥。

我想主要有几个方面:

1、教师集体备课研讨的开展。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更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多元思考的因子。照顾到了学科教师集体智慧和教师班级个性的多样性,在题海中学会选题优化重组,其实这也是给学生导向——“众人捧柴火焰高”,“活到老,学到老”。

2、是学生合作交流。既可以互补长短提升解题分析综合能力,又能缓解枯燥繁重课业负担增进同学情谊。

3、是家校合作。通过家校沟通合作,让学生真切感受家长的关怀,让家长学会更科学有效地帮助孩子,不停留在简单的好吃好喝样样满足的阶段。

通过这样一种合作的呈现,学生不仅懂得为了自己学习,更懂得了责任的重要。高考不仅是一次考试,更是人生的一个成长考验。有了我们的榜样和他们自己的努力,明天的他们会更有希望。这不正是语文的人文性的体现吗?

作者单位:山西省潞城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