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杨德英王海滨

杨德英王海滨(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6)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6-0250-02

【摘要】目的总结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98例呼吸衰竭病人经过一般护理、症状护理,良好地监测了动脉血气分析,合理地使用了呼吸机辅助呼吸,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58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正确治疗的同时采取相关的护理对策,使呼吸衰竭治疗疗效得到了提高。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应进行良好的一般护理和症状护理及心理护理,合理地辅助呼吸。严密的监护。保持气道通畅和正确合理的氧疗是治疗呼吸衰竭成功的重点环节。

【关键词】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护理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功能严重障碍,机体产生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一系列生理功能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是一种常见的急重症,既是肺部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也可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肺部表现形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多种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终末阶段。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呼吸衰竭患者9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本组98例,男59例,女39例,年龄51~79岁(平均62岁)其中COPD合并呼吸衰竭85例,重症哮喘14例,均为II型呼衰。

1.2方法98例患者均给予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合并感染者应控制感染,雾化吸入,每日4次,以上治疗无效时根据病情、呼吸衰竭的类型建立人工气道辅助呼吸。

2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应保持病室安静,保持病室整洁、通风,每日2次。同时给予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同时需严格控制陪客和家属探望。根据病选择不同体位,一般取半卧位。将病人安置于舒适体位,一般可取半卧位或坐位,但均要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头略向后仰,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枕头过高,使呼吸道压窄,影响气流通过,降低疗效[2]。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堵塞可引起通气功能障碍,从而造成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此,及时清除分泌物,保证呼吸通畅,改善呼吸功能,是护理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维持呼吸道的通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2.1鼓励患者咳嗽神志清醒的患者,向患者讲清咳嗽咳痰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咳嗽,并教给患者行之有效的咳嗽方法,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2.2.2经常转换体位经常转换体位,能改善肺部血液循环,保证支气管各方面的引流,以利于支气管分泌物的排出,但对昏迷患者在翻身应先吸净口腔壁咽部的分泌物,以免体位变动时痰液流动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一般1~3h翻身一次并做好褥疮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2.2.3经常拍背每次翻身时,用手掌轻轻的叩打患者的背部,由下而上,顺序拍打,通过拍背的震动使痰易于咳出。

2.2.4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吸入利用电子高频震荡的,将药物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成小分子的气雾,使药物分子通过气雾直接进入毛细血管或肺泡,使痰液稀释便于排出。神志清醒者可每日2~3次做超声雾化吸入,每次10~20min。在特殊情况下,如严重呼吸道痰液堵塞,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合并肺部感染等,可酌情延长吸入时间。在治疗前要教会患者掌握:恰当呼吸动作,用口吸气用鼻子呼气,慢慢深吸气可使吸入雾量增多而进入较深支气管,在吸气末时屏气片刻,有利于雾粒在支气管壁上吸附。雾化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2.2.5及时吸出痰液如患者痰液较多,但咳嗽无力,不能自行咳痰时,应及时给予吸痰,吸痰时如痰液黏稠,堵塞导管,不易吸出,可滴入等渗盐水少许,或化痰药物,并配合拍打胸背部通过振动,使痰液易于吸出。吸痰时注意减少对呼吸道粘膜的损伤。

2.2.6人工气道的建立与护理严重呼吸衰竭通气功能明显障碍,药物治疗24~48h无效时,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人工通气。本组患者中有76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10例给予气管插管,2例给予气管切开。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机械通气是至关重要的[3]。(一)无创呼吸机是经患者自己的呼吸道进行通气,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不畅时,可影响通气功能。故应给予患者适当的体位,可取半卧位、坐位等。协助翻身、叩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多饮水。对痰多,不易咳出的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若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剧烈,可停机20~30min,让患者休息片刻,将痰咳出。待症状缓解后再使用呼吸机。(二)气管插管的护理:应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以保证有效的辅助呼吸。插管过管中应避免误插入右侧总支气管或食道。妥善固定,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导管的转动或压迫,以免引起喉和气管粘膜的损伤。导管留置的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三)气管切开的护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操作,每天更换敷料二次。妥善固定,防止套管滑脱或误入气管。吸引口腔、鼻腔、和气管导管的吸引管应分开,并使用一次性,以防交叉感染[4]。加强呼吸道温化,清除气管和气道分泌物,在防止气道阻塞,控制感染和改善通气等,具有十分生要的临床意义。

2.3正确合理的氧疗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是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特点,正确合理的给氧,增加肺泡内氧分压,提高氧弥散能力,以纠正缺氧。对单纯缺氧,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高浓度的吸入有良效,而缺氧兼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给氧的同时须设法加强通气,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如保持气道通畅、清除痰液、解痉平喘等。在吸氧治疗中,要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并详细记录,认真交班,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4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时应注意观察病情呼吸兴奋剂有助于加深病者呼吸幅度,增大通气量,提高氧分压,促进二氧化碳排出,从而达到加强自主呼吸和改善神志的作用,因此,在使用呼吸兴奋剂时须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否则,因呼吸道阻力大,影响通气,影响治疗效果。应用呼吸兴奋剂后,会增加呼吸功率,机体耗氧甚,弊多利少,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现呼吸过度,烦躁不安,脸潮红、出汗、呕吐、肌肉颤动等不良反应,此时应减量或暂停使用,并及时通知医生。

2.5心理护理焦虑和抑郁是呼吸衰竭常见的心理反应。由于患者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难诱发的窒息和面对死亡的恐惧,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有频死感,语言交流障碍,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护士应态度和蔼亲切,耐心介绍治疗过程、目的及病人配合的方法,减轻患者紧张等不良情绪,密切配合,使治疗过程顺利完成。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询问患者,满足患者各项生活所需,如进食、饮水等,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怀疑和恐惧,卸下思想包袱。患者能说出心中所想,就是提高依从性最好的保证。让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做经验介绍,鼓励患者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3护理体会

呼吸衰竭是许多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由于呼吸功能障碍所致的脉血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病情危重,复杂变化迅速,死亡率高,各科疾病均可发生。本人从多年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体会到:在治疗呼吸衰竭过程中,精心、细致、准确的护理十分重要。而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正确合理的给氧则是治疗呼吸衰竭、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金问涛,安之璧.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1-29.

[2]俞森洋,张进川.当代呼吸疗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99-100.

[3]1许仁和,吴广胜.机械通气治疗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124.

[4]程宝珍.口咽通气管在急救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