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干预以缓解早孕反应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预防性护理干预以缓解早孕反应的临床效果

彭静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以缓解早孕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份到2015年1月份收治的孕妇78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早孕评分,SA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早孕反应评分为(6.17±1.72),对照组患者早孕反应评分为(9.43±0.31),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早孕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早孕反应的患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干预;早孕反应;效果

早孕反应是指孕妇妊娠期6周到12周发生的不同程度的呕吐、厌食、恶心等情况,早孕反应如果过于严重,直接影响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随着我过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现在人们对于优质的护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孕产妇优生优育的思想意识也不断提高[1],所以针对早孕反应的孕妇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其缓解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特选取2014年5月份到2015年1月份收治的孕妇78例做为研究对象,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4年5月份到2015年1月份收治的孕妇78例,所有患者都经过产检均显示正常,患者无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无精神类疾病史;无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正常;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9例,年龄22岁到38岁,平均年龄(31.68±2.39)岁;孕周5周到12周,平均孕周(8.29±2.53)周;呕吐次数每天4次到19次,平均呕吐次数(8.93±2.51)次;经产妇14例,初产妇25例;患者轻度脱水35例,中度脱水3例,重度脱水1例。对照组患者39例,年龄24岁到41岁,平均年龄(32.67±2.31)岁;孕周7周到12周,平均孕周(8.31±2.59)周;呕吐次数每天4次到17次,平均呕吐次数(8.29±3.14)次;经产妇17例,初产妇22例;患者轻度脱水36例,中度脱水2例,重度脱水1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早孕反应等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有脱水情况的进行对症治疗,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1)生活预防性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积极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患者入院后的陌生感,使患者能尽快适应环境。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地解答,耐心细致。并且向患者讲解孕期的知识,对于早孕反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并鼓励有抽烟或者饮酒的孕妇向其讲解其对胎儿的危害[2],并鼓励孕妇积极地戒烟戒酒。患者漱口应使用温水,避免口腔刺激。(2)饮食预见性护理:孕妇的饮食应以高营养、高蛋白为主,同时应多摄取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充分的维生素摄入以及膳食纤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例如辛辣、生冷等,应多饮水,促进身体的排泄,防止发生便秘。对于较难消化的食物,例如像糯米等粘性食物。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饮食的注意事项,有些食物是孕妇禁止食用的,应向患者详细说明。(3)心理护理:怀孕对女性本身就是一种强烈刺激,初期阶段,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孕妇的个性不同,对此事件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会有部分孕妇发生早孕反应。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鼓励患者正确面对,同时可以介绍病友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积极地对待早孕反应,减少精神紧张,缓解患者的早孕反应。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早孕评分,以及S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1.4判定标准

患者早孕反应轻重判定[3]按照呕吐次数,分为小于5次1分,5次到10次3分,10次以上3分;厌食持续的时间,分为小于2周1分、2周到4周2分、大于4周3分;厌食量,分为平日食量的1/4记1分、平日食量1/3记2分、平日食量1/2记3分;呕吐程度,分为单纯晨吐1分、进食时吐2分、不进食也吐3分;呕吐持续的时间,分为小于2周1分、2周到4周2分、大于4周3分;患者所积分越高说明早孕反应越严重。SAS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SAS标准分大于等于50分说明患者存在焦虑症状。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采用(±s)表示,实施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率(%)表示,实施X2检验,P<0.05,存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早孕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早孕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早孕反应评分为(6.17±1.72),对照组患者早孕反应评分为(9.43±0.31),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早孕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产妇怀孕前3个月被称为早孕期,是整个妊娠阶段的基础期,有部分孕妇存在不同程度的呕吐、厌食、恶心等情况,早孕反应如果过于严重,直接影响产妇和胎儿的健康[4]。早孕反应是一种不良刺激,容易对孕妇产生不良心理反应,极容易加重早孕反应。

根据徐斌等[5]文献可知,女性妊娠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刺激,患者个体的个性不同,产生的早孕反应也不相同,有些孕妇可能会发生偏执、敌对、情绪不稳定、敏感等不良情绪。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疏导孕妇心理压力,建立正确认知,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详细讲解早孕反应的相关知识,是孕妇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可以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心,消除孕妇不良情绪[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早孕反应评分为(6.17±1.72),对照组患者早孕反应评分为(9.43±0.31),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早孕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有早孕反应的孕妇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调整患者的早孕反应,同时可以消除孕妇的不良情绪。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早孕反应的患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秦小虹.妊娠剧吐得心理干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35):54.

[2]侯林峰,康芳萍.复方多维元素片(23)治疗早孕妊娠反应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6):6049-6050.

[3]李雪华.早孕妇女妊娠剧吐16例的临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1):282.

[4]袁丽英.缓解早孕反应的护理干预分析[J].医疗装备,2015,4:115-116.

[5]徐斌,王效道.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119.

[6]NorheimAJ,PedersenEJ,FonneboV,etal.Acupressuretreatmentofmorningsicknessinpregnancy.A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study[J].ScandJPrimHealthCare,2001,1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