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职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3

当前中职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黄明星湖南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邮编415000

【内容提要】教学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最基础、最重要、最关键的工作。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学校教学计划管理不规范、教学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提出了理清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通过对全市开设机械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专业的18所中职学校专题视导与调研,发现当前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两大突出问题。

一、专业教学计划管理不够规范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各学校在专业教学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没有很好地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随意性较大。表现在:

㈠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够科学严谨。⑴在制定专业教学实施性计划时,关于公共基础课(主要指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德育五门课程,下同)改革的认识上普遍存在差异和不同的做法,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出现了五花八门、差别迥异的情况。总体情况是将公共基础课边缘化:许多学校课时减到最少,内容要求最低,师资配备最差,其教学效果几乎等于白学。⑵有的学校专业教学实施性教学计划,是“拍脑袋”计划,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查研究和岗位职业标准的认真考量,导致专业定位不准确,就业岗位指向不明。⑶有的学校片面理解“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不顾学校自身专业教学条件和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突出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忽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执行不够严肃认真。⑴有的学校实际开设课程与专业教学实施性计划的出入较大。⑵有些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完成教学内容规定的教学任务,有些甚至是核心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没有教完。⑶极个别学校课程开设的顺序既没有按照专业教学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顺序进行,也没有遵循中职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规律,而是根据教师和设备等现实条件,能够开什么课就开什么。

二、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学校的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影响甚至制约着课程的实施与专业教学的改革,并最终直接影响甚至制约学校的教学质量。从目前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不足。表现在:

㈠教学组织与安排普教气息浓厚。有的学校普通学科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或者就是教学管理者完全不懂职业教育。学校在安排课程表时完全是按照普通教育模式,实训课排得比较分散,个别学校甚至把专业课和实训课都安排成单节,45分钟的课时式和课堂式教学在有的职业学校仍占主导地位,与普通中学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方式基本相同,严重影响专业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㈡传统“三段式”的课程结构没有得到明显改进,有的课程内容脱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尚未形成。课程沿用现成教材,缺乏二次开发过程,与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和工作过程脱节,教材固化,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固化教材的内容搬运、灌输给学生,没有通过自己学习、研究、调查、体验,将企业运用的最新技术、工艺、方法和工作过程引进到教学中来。

㈢专业实训项目的设计缺乏认真的职业分析和严格科学论证,技能训练项目开发缺乏科学指导,还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开发模板。技能训练项目往往关注技术要求和技能要点多一些,关注行业规范以及学生职业态度、情感和职业道德等的素养形成较少。使实训效率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

㈣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还是沿袭普通教育的模式,大多数学校主要采用笔试的方式评价教学质量,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对教师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水平、教学论文和教学课题研究上,教师职称评审也主要考核这些方面,对教师发展方向给予错误导向。而对职业教育彰显特色、培养技能型人才更重要的内容如实践教学能力、市场调研、新技术的吸收和消化、职业指导能力等却并没有过多的追求。

此次专题视导反映出来的问题,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特别是面对刚刚启动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除了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习实训设备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外,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尽快改变教学管理的被动局面,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对策一理清办学思路,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

我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显然,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当前,一些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断,诸如“职业教育是平民教育、是就业教育、是创富教育”,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对职业教育价值的进一步认同和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过度的功利主义倾向对职业教育造成的片面认识,更反映出当前职业教育实践对人的发展的伤害。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功能与价值,职业教育课程构建的基点应是人的发展。对于人的发展,应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生命质量的提升;二是生存能力的提高,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这表明,职业教育具有就业和发展两大功能。就业功能是目前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但作为教育最本质要求的人的发展功能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将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持续和健康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没有一技之长不行。所以,不少职业学校把抓技能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但回过头看,有些走上社会的中职毕业生,由于其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好,没有发展后劲,一旦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和岗位的要求,就可能丢掉饭碗,成为新的就业难点。用一句形象的话来阐述:受教育者应通过职业教育使自己具备一种能力,不仅能“有饭碗”,而且会有一个“好饭碗”,尤其是在丢掉这个饭碗时还能重新获得一个“新饭碗”。

因此,我认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但又不能止步于“饭碗”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提供可以让人继续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如果把职业教育仅看做是培养谋生手段,而不是培养人才和提高素质,只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忽视学生的发展能力,职业教育将很难走入良性循环。“职业教育不只是获取生存技能的途径,而且要成为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精神的一种方式。”中等职业学校很有必要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特别是在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下,职业学校只有提供高质量、上水平的职业教育服务产品,才能赢得社会认可,学校也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对策二加强专业教学管理的研究,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等重要文件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加强专业教学管理的研究,认真落实相关要求,努力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㈠以观念转变为先导,深化课程改革。课程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和引领,改变学科型课程是职业教育实训场地建设、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建设、工作化教学情境建设、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转变、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牛鼻子”。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程的实施和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各校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努力形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㈡以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为目标,深化办学模式改革。目前职业学校提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很多只是口号作秀,没有落到实处。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检验的标准应该是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制度,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各个学校要选择一两个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群进行重点建设。

㈢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先行,深化教学手段改革。按照各级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课程改革以后,将普遍采取项目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倡和实践以教学项目为主要措施,包括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各种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同时,努力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各校要广泛开展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使技能竞赛成为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㈣以“教学项目”开发为重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在“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中,教学项目是专业特色最明显、地方特色最突出、教学目标针对性最强的部分,也是课程开发最灵活的部分。教学项目开发要打破学科型课程以学科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胜任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同时,要打破单纯的学府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景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对策三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是个教与学的双边过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每个教学步骤规范有序的有机合成。因此,强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特别是强化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㈠完善教学各环节规章制度,建立质量监控标准

科学、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基础,而制度的落实必须有一系列的检查监控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制度监控标准应在学校准确定位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来制定和完善。特别是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深化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和学籍管理等制度改革。应体现规章制度、监控标准的实用性、可行性,使教学各环节有明确的规定和评价检查标准,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为顺利实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工作的规范奠定基础。

㈡完善管理组织,为系统管理服务

制度的制定需要人来执行。强化过程管理,必须完善各种管理组织。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管理资源,不断探索教学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努力形成自己的管理决策系统、执行系统、质量评估系统、信息反馈系统。通过从组织上使教学管理细节化、达到教学过程管理的有序化。

㈢加快建立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质量的好坏重在监督检查。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坚持教学过程评价,强化过程管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成效作为对中等职业学校评价检查的重要内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规范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健.构建基于人的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A].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4〕

〔2〕谭移民,钱景舫.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J〕.职业技术教育,2000,〔28〕

〔3〕徐国庆.技术的本质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理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2,〔1〕

作者简介:黄明星,湖南省桃源县人,1963年2月出生,汉族,在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院长助理,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首届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常德市人民政府第四届督学,主要从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研究。通讯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北路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