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四部曲,上好实践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唱好四部曲,上好实践课

陈桂珍

陈桂珍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台头小学262735

“综合实践”是课程体系中最具创新性和探究性的活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现实情况却不尽人意,很多学校是在教室内完成,足不出户,填填表格,闭门造车;更有的东一榔头西一耙,这次搞一个主题,再一次另一个主题,没有连贯性。活动搞得不少,但都不深入,这样的活动完全违背了课程宗旨。其实,综合实践与其他课程有着血肉联系,其他课程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究发现。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我们从以下四点入手,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充分调动儿童的活动兴趣

1.尊重学生的选择。自然的奥妙无穷,儿童们极想探个究竟,社会的丰富多彩也让他们心旷神怡。儿童们都不喜欢四壁的束缚,投身自然,步入社会,在其乐融融的实践活动中,他们的激情和智慧自然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然而趣味蕴于生活、藏于自然,是教师给烹出来的,是学生尝出来的。首先教师要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课题,借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组织活动,让学生一听说要活动首先心动起来,产生一种压抑不住的探究冲动。如教师组织的观察实践,到底观察什么呢?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如果在观察之前教师就指出“回家后观察家养的小狗、小猪等宠物”,那么就局限了学生的眼界,写出的观察结果很可能是雷同的。而创新精神却是那种用独到的眼光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但如果没有指导,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观察小猪、小狗、校园、花园,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观察什么好,看别人观察什么便盲从什么,这就无趣可言了。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照,如观察蜗牛、观察蚯蚓、观察同学,并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多提供一些值得观察的事物,在众多的题材中选择自己想要的,同时鼓励那些独具慧眼、另辟蹊径的人。

2.教师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兴趣在于实践的过程中,在自己的发现里。在观察中,如果没有技术和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只盯着某样东西看,什么门道也看不到,观察的结果恐怕只是那么几句空洞干瘪的白话描述。这样的活动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封闭了他们的智慧,淹没了他们的创造,使本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活动变成无聊、无趣、无得的苦差使。只有会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才能品出其中的味儿来。如观察蚯蚓、蜗牛,让学生自己寻找,观察它的身体结构,蠕动的姿态,吃什么,怎么休息,喜欢干燥的还是潮湿的地方,喜欢阴暗还是光明……姿态、结构等外在的还容易观察,至于喜欢潮湿还是干燥、阴暗还是光明,一是让学生借助它们生活的环境想象,再就是启发他们研究制定实践方案。

3.教师要多表扬、多鼓励。孩子们最希望得到的就是教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教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在孩子的心中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培养起孩子的自信。交流观察结果时,说说自己的观察过程,对那些有独到发现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得到表扬的同学很可能会体验到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喜悦。你很简单的一句表扬或一个赞许的眼神,让孩子感到无上的骄傲,体验到成功的满足,而这种骄傲和满足可能会激起再实践、再探究的乐趣,这正是教育所追求的。

二、注重活动的开放性和自主性

1.要让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探究。学校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等预先设计很多课题,或向学生征集课题,加以类综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是丰富多彩的,如三十年生活的变迁、日新月异的祖国、四季花园、辛劳的父母、寻找身边的榜样、成长的足迹、书海寻宝……不要让全校学生只盯着一个课题,更不能用教师自己的定向思维限制学生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意志的表现,而是学生兴趣的反映。

2.教师少为学生定一些框子,带领全班学生大赶羊似的涌入某地,教师让看什么就看什么,让怎么记就怎么记,这样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和想象,使本该生动活泼的活动变得索然无味,活动后学生感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在教师掌控下的布偶,可能产生一种被捉弄的感觉,从此对活动失去了兴趣。

3.让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方案,这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别担心学生自己办不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学生群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通过讨论研究一定能想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设计研究进行指导,对欠妥的地方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从而使活动过程更有计划性和条理性。如果真正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以行动向你证明自己的实力——他们真的能行。不信,试一试吧,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自主并不等于完全的自由,需要教师的参与和引导,但是不能以自己的意见框住他们的眼界,禁锢他们的行动和想象,让思维开阔不出去。

三、讲求活动的系统性和长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活动中积淀成一种品质。有时学校搞了很多的活动,但都是一次性的,匆匆组织起来,一小时、两小时,最多半天,浅尝辄止,一蹴而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达不到相应的深度,更不能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没什么影响。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实践活动的系统性和长效性。

系统性,横向来说就是要搞好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搞好活动与社会资源的整合;从纵向上说就是要突出活动的连续性和长效性。

若想把活动搞出特色、做成品牌,一两次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连续的、持久的过程中使认识和能力不断深入提升,日积月累中实现精神上的升华。

目前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话题,很多老师抓住儿童心理和思想上的一些不良倾向,通过实践活动对他们进行教育。心血来潮、偶尔为之谁都能做得来,一两次爱的奉献非常容易,但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得首先明白什么是爱,爱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让儿童心中爱的萌芽长成参天大树,心中要有目标、有计划,活动中才能有的放矢。要明白爱是一切高尚品质的具体化,所有的高尚与伟大都出于爱的本源。而爱首先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做起。主要表现在:讲究卫生,爱惜自己的外表;言行文明,爱惜自己的形象;好好学习,认真做事,爱惜自己的荣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勇敢表现自己等,可以为自己赢得威信。

四、突出实践活动的思想性

活动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获得知识、博取技能的过程,但它更是一种思想的积淀、精神的历练。道德附着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反过来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负载着道德,德理寓于事态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活动中的道德内涵,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得到精神的洗礼和道德的熏染。如有的学校组成了“家园小卫士”,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节能环保教育,但是光去搜查资源的现状、污染的渠道,没有教师的引导,触不到儿童的心灵,那么活动只是活动而已。

例如利用课间组织一次卫生扫除,教师要激起学生的道德尝试,让他们懂得这是自己的责任,环境需要大家来维护,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损害学校形象,给大家带来麻烦,还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勇于表现的意识。这样不经意间的一次活动,也能触动其心灵,在心底生发出一种美德。课间发现同学们做跳皮筋的游戏,这也是个很好的德育素材,可以教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公平竞争。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儿童心中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热爱环境的精神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