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网络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陈翀

(九江市柴桑区第一中学江西九江332000)

【摘要】现在的高中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正确使用互联网对于高中生的心性发展十分重要。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去除网络对于高中生的负面影响。本文首先论述了网络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两个主要负面影响:沟通能力下降和心理上不思进取,并对于如何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网络时代背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345-02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出生于2000年前后,互联网也正是在那个时代在中国发展起来的。这一批高中生从出生起就生活在一个互联网环境中,可以说是同网络一起长大的一代。[1]网络能够提供生活便利,丰富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特别是网络能够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通过合理地使用网络,高中生可以充实自己的知识。但是网络的存在也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形成了负面影响,本文中简要地谈了对于网络时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期望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

1.网络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1.1沟通交流能力下降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成长,高中生习惯了同互联网中的虚拟人物交往,长期下来就对正常的沟通交流能力形成了影响。[2]高中生习惯了在互联网上寻找朋友,形成自己的爱好圈,在实际生活中就有性格过于孤僻的倾向。很多高中生不擅长正常的沟通交流,例如不善于对他人表达尊重、关心等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高中生沟通交流能力下降,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还会使得负面情感得不到正常宣泄,长期郁积,形成心理负担。

1.2心理上不思进取

当下,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在网络上,高中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最新信息,可以欣赏生动的影音图画,同时在网络上还可以形成自己的社交圈,这些都对高中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高中生偏好使用网络,很大程度上来自网络提供的娱乐内容。在互联网娱乐中,最让高中生沉迷的莫过于网络游戏,很多高中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网络游戏中,沉迷于虚拟的胜利感之中。这不仅耽误学业,而且对于高中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高中生迷恋虚拟娱乐内容,部分抵抗力弱的高中生就不免玩物丧志,很多学生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

2.网络时代背景下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因势利导,疏导为先

智能手机普及后,学生要接触互联网就更加容易,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加入到网民群体当中来。面对这一现状,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形成对于网络利弊的正确观念,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而不是强制学生停止使用网络。很多学校和家长面对高中生上网的现象忧心忡忡,感觉似乎只有关掉网络、没收高中生手机才能放心。[3]然而在互联网日趋普及的今天,学校和父母不可能完全控制高中生对于网络的接近。更何况,只要正确使用互联网,互联网也能够帮助高中生健康成长,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学校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准备班级讨论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还能让学生对互联网信息驳杂、真假莫辨的现象有更清晰的认识。

2.2开展课余活动

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所提供的信息、影视、音乐和虚拟社交,感到同互联网空间相比,现实空间显得沉闷无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校应当多开展集体活动,举办体育比赛、演讲比赛、美术作品大赛、诗歌朗诵会等。举办这类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避免学生在课业之余因为觉得无事可做而沉迷于网络。在这种活动中,高中生会更深刻地体会到现实生活的趣味性。由学校举办的文化集体活动应当突出内涵和深度,在这种具有文化底蕴的活动中,学生的精神层面也会提高,有助于降低对于互联网的依赖。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对于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有所认识,一些学生感到互联网所提供的内容贫乏无聊,无法给人提供真正的精神营养,只是由于没有找到其他兴趣点,才长期沉迷于网络当中。学校就要为高中生创造有价值的精神文化内容,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积极的活动中去。

在集体活动之中,学生会加强与同学、教师的互动,沟通交流能力也会加强,减少冷漠等情绪,也有助于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的形成。学生放学或寒暑假时,家长也要尽量为学生安排假期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2.3构建家校教育平台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家长与学校的共同责任,[4]正如前文所言,互联网如果能得到正确运用,会发挥正面的价值,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工具搭建家校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让学校与家长联手一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和家长可以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及早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可以对学生在校的情况有全面的认知。通过家校教育平台,教师也可以给予家长更多指导。例如,家长要在家中加强对于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正向引导,部分学生虽然没有过度沉迷互联网,但是在周末也表现出了熬夜上网等不良倾向,家长要及早纠正。对于较为难以处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家校之间可借助教育平台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浩阳.“伴网而生”与为我所用——浅论互联网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J].青年时代,2017(5):80.

[2]张波.网络文化与高中生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讨[J].英才教育,2015(5):250.

[3]康秀荣.虚拟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健康心理的塑造研究[J].科技视界,2017(1):369.

[4]陈壹明.网络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术研究,2015(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