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68例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68例的护理

王飞霞

王飞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呼吸科017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272-02

【摘要】目的探讨6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针对6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呼吸道管理以及预防感染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68例患者对症治疗和有效的临床护理后,其中64例患者痊愈,死亡患者4例。结论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方法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袭击后出现的肺泡毛细血管操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属于急性肺损伤的最严重阶段。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1]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了68例ARDS的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23例,年龄在14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5岁。按导致ARDS的病因进行分类: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为22例,多发复合伤为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8例,中毒性休克患者为7例,有机磷患者为5例,颅脑损伤患者中18例。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后有64例痊愈,痊愈率为94.1%,死亡4例。

2护理

2.1呼吸道管理

2.1.1人工气道的建立:临床上对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常用的方法为气管内插管及气管切开插管。因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患者呼吸道失去了原有的加温加湿的生理功能,因此人工气道的建立之后要注意保持患者气管的湿化作用,应及时设置供氧系统的湿化氧气的装置。确保气管插管以及气管切开内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2O,避免压力过低导致呼吸道漏气,压力过大造成气管内局部粘膜坏死。

2.1.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严格观察患者的呼吸到情况,发现患者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及痰液时及时进行清理。其分泌物较多的主要指征包括痰鸣音、频繁咳嗽、呼吸机气道压过高报警等。采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痰以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应注意:①对患者人工气道型号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直径应小于气管套管的内径的1/2,吸痰管的粗细影响吸痰的效果,若吸痰管型号太大会产生大量的负压,引发肺扩张不全或者肺叶塌陷[2]。②吸痰前注意手卫生,为人工气道内吸痰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③分泌物过多且粘稠的患者,可以进行翻身叩背,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以利于稀释黏液。④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在气管内进行由下至上的旋转式抽吸法禁止吸痰管上下抽吸,每次吸引时间应小于15秒。吸痰前后要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或者纯氧吸入,操作时密切观察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指证。⑤对于鼻腔或口腔的吸痰管应与吸气管的吸痰管分开使用。吸痰会给患者带来刺激,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感到非常不舒适并有疼痛感,意识清楚的患者会因此焦虑以及恐惧,所以护理操作之前应对患者讲明原因以及配合方法.

2.2呼吸机的管理呼吸机需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管道连接的紧密性,气管导管固定牢固,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和呼吸机各参数的调节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气分析的各项指证做相应的调整,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以选用SIMV模式辅助呼吸,无自主呼吸的患者给予PCV,PSV,IPPV模式控制呼吸。呼吸机的呼吸频率范围在12~14次/min,潮气量为标准体重×(6~8ml/kg),呼吸比在1:1.5~1;2,ARDS的患者必要时可选用反比通气2:1[3];吸氧浓度咋40%~60%之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造成氧中毒,PEEP在3~6cmH2O之间。呼吸机的使用必须调节好每个参数的报警界限,禁止关闭报警音量,出现报警及时解决报警原因。

2.3循环功能: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有条件的监测中心静脉压值,遵医嘱合理进行补液。及时观察心电图的变化,避免出现心衰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预防感染:只要控制好人工气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但对于短时间脱机困难、气管切开时间较长的患者较多会发生肺部感染。[4]控制方法:①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②加强人工气道湿化温化作用;③定期做好口腔护理;④定期清理气囊滞留物;⑤将床头摇高30度;⑥定时翻身扣背及时吸出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⑦医护人员各项操作前注意手卫生;⑧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

2.5加强基础护理;对于高热的患者及时进行降温措施,可以采用物理降温,也可使用药物治疗。加强口腔护理,每日3~4次,根据患者的口腔状态合理的选用漱口溶液。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按时翻身扣背按摩身体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喻桂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5)29.

[2]曲兆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07(6)281.

[3]全丽芳,陈肖玉,张锦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依赖患者成功脱机的护理管理[J].吉林医学,200930(12)182.

[4]张妮.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