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口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加强口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许彩霞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来完成的,然而一段时间里,学校普遍存在着重写读听能力的培养而轻说的能力的培养的现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普遍差,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或者不愿主动发言,怎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愿说、想说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氛围轻松,让孩子勇敢地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使学生愿意说,主动说,教师必须要有民主思想,彻底改变过去老师在讲台上一言堂的做法,而把过去那种老师表演才情自得其乐的课堂变成“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使学生愿意说,积极说,教师必须要有宽容的心态,学生是有生命的主体,是活泼泼的生命体,他们在认知上必然是有差异的、独一无二的。对于课堂上那些意见相左的现象应予包容引导,充分调动和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要使孩子敢说还得放下老师的架子,课间多到学生群体中去与他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亲近学生,消除距离,排除学生“师道尊严”的心理障碍。

二、形式多样,让学生快乐地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乐于说话,还要注意说话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常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

1.课前三分钟说话。

每节语文课上课时花3分钟时间让学生说话,轮流安排,话题广泛,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见闻感受、时事新闻无所不可,学生也觉得有话可说。

2.课间穿插说话。

课堂上,我精心设计每一项“说话训练”,因为好的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表达。但是,问题过于杂和碎,学生就会无从回答,问题过于肤浅学生就懒于回答,问题过于深奥,学生会无法回答。所以问题的设计和提出,都要能恰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达到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3.专题训练说话。

在新教材中,穿插了不少口语交际专题训练。但综观新课程语文教学,口语交际的教学还是一个难点: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语文不考口语表达;二是不知如何去教。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其次应该以此为阵地,努力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努力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4.课外活动炼口才。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可以在语文课上搞,还可以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进行。例如把开展演讲比赛、故事会、辩论会等,通过创设各种口语表达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说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那么学生一定能够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

三、树立榜样,让学生规范地说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愿说却说不清、道不明,很多教师的做法是顺着学生的思路代替学生往下说,直说得学生频频点头、连连称是。长期以来,学生就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回答问题前就不再去考虑如何组织语言、表达语言,到了关键时刻,说话语无伦次、辞不达意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其实在语文教学中,许多内容都有它基本的说话模式,平时教学中我们也不妨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比较规范的语言模式来引导学生逐步学说规范话。在教学中,学生不仅会从课本中学习语言,而且还会直接地从教师口语表达中学习语言,教师的口语表达是学生最鲜活的榜样。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口语表达上下功夫,为学生说话做出示范。每一节课都要精心地设计和锤炼自己的语言,如导入、讲解、点评、过渡、小结、描述、总结等都要精心设计,力求达到准确,明白,富于启发性,要能够把深奥的东西讲得通俗易懂,把枯燥无味的东西描述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事物描绘得形象逼真。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还应成为学生的“语言医生”,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说话和作文中的语病,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得到长进。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要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的方法是多样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希望,多让他们有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在此方面肯定有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