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探讨

刁伟萍

寿光市文化馆山东潍坊262700

摘要: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服务的主体,应当突显当今大数据应用优势,加强数字化建设,建立并完善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增强文化竞争力以及凝聚力,逐渐向文化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方案

一、文化馆

文化馆(CulturalCentre)也称文化中心,主要是县、市一级政府设定的从事群众文化服务的事业单位,文化馆的主要作用是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类活动,给群众的文娱活动提供公共场所[1]。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都设有各自特色的文化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提升,国内文化馆数量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世界其他国家友人对中国文化的需求和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我国在国外一些地区兴建的孔子学院,也是文化馆的一种形式;在国内很多文化中心部门划分中,文化馆与其他馆、厅是分割开,相互独立的,如何通过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利用资源,最大化满足人们群众的文化需求,是我国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讲,文化馆的任务在于传承以及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大部分人认为文化馆只是一种公益性质的机构,然而在文化体制机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文化馆坚决不能够始终坚持传统意义上的观念,必须要增强文化竞争力以及凝聚力,逐渐向文化产业化发展,目前,数字文化馆的大力建设可以加快自身发展,从而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充分满足其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数字文化馆的快速建设可以突破各个区域的文化馆在地域以及时间上的界限,从而形成相对统一的文化馆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区的文化馆就能够借助数字化的手段与技术将不同资源与信息进行有机结合,之后再进行科学化的梳理与整合,从根本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大便利。通过数字文化馆这一平台,人民群众能够直接在网络上获取资源,进而享受更先进、更便捷以及更为广泛的文化服务,做到资源共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各个地区的文化馆往往习惯于把文化原件以及复制品等相对简单地呈现给观众,而人们在欣赏以及浏览的过程中会花费大量时间,这种浏览方式是非常浪费精力的,且浏览效果比较一般[2]。在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数字文化馆应运而生,其把数字技术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的现实进行有机结合,建立起一个相对庞大的文化服务网络系统,浏览者只需要通过输入关键词就能够获得想要的信息资料,提高了对群众文化服务效率。

二、文化馆的主要职能

文化馆作为服务群众文化的主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职能[3]:

1、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2、组织并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研究;3、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4、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5、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6、指导下一级文化馆的工作,为下一级文化馆培训人员,并向下一级文化馆配送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7、指导本地区老年文化、老年教育、少儿文化工作;8、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馆的职能也在不断变更、扩展和丰富,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基于以上所述文化馆的职能,现代传统模式的实体文化馆,有待通过数字化进行应有职能的改变、完善,寿光数字文化馆是适应现代群众需求的必然的发展方向[4]。由文化馆主要职能可以看出,文化馆在大众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是文化馆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时代需求文化馆数字化平台建设迫在眉睫。

三、文化馆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实体文化馆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发展的文化需求,由于数字化层度不高,逐步凸显出信息滞后性和封闭性的缺点,数字文化虽然是文化馆建设的一部分,但是,被大多数文化馆忽略,严重影响了现代文化馆建设的进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则成为了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第一,文化馆对群众需求调研不足,未能即使了解群众需求,服务满意度低;第二,文化馆管理方面对数字化文化馆重视层度不足,导致数字化图书馆未能起到适应现代数字化高度发展应有的作用;第三,未能制定合理的数字化发展计划,政府财政投入欠缺,导致文化馆的服务能力不足。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馆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从而无法满足现代大众对先进文化知识的需求[5]。第四,服务方式陈旧、单一,服务手段古板、木讷,而且主观化倾向十分严重,文化馆对服务的内容覆盖面小,难以满足群主当前大数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难以满足时代背景下人们文化需求的快速发展,无法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第五,在现代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文化消费和消费习惯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网络和数字媒体的虚拟空间,虚拟空间对群众的影响力越来越深刻,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现代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逐渐从传统的实体场馆扩展到各种终端的虚拟空间,所以现代实体文化馆迫切需要一个非常深刻的、革命性的服务性改变,来满足不断发展的全民消费环境和消费模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迅猛发展,传统文馆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馆的建设,由此可见,传统文化馆不能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群众的实际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字化虚拟空间的创造力非常感兴趣,更依赖于数字化服务[6]。

四、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方案

在当今大数据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越来越普及,传统文化馆的数字化停滞,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文化馆的封闭性,从文化馆的基本职能出发,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应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条件,创新文化馆建设[7]。

1、推动数字化和网络化服务平台建设

在数字文化馆建设大数据背景下,应密切结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数字和网络运营模式的平台,逐步实现现代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和数字化改造业务流程。

2、推动线上和线下互动的数字化文化馆体验,文化馆可以逐步实现从现场体验到数字化的转变,使群众由单一线的服务走向多元化的数字文化生活[31]。

3、推广服务资源及信息多元化

在当今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建设中服务资源的确定,要建立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文化馆和形成的数字化服务的价值,建立数字化服务平台、网站和APP,统一管理数字化文化馆的信息资源,完成综合布局[32]。其中,主要应包括各种文化调研活动、各种文化创新活动,各种文化展览活动,开展各种讲座和培训,建立互动桥梁提供优质服务,展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该课题为寿光市数字文化馆建设计划管理阶段,以促进寿光市文化馆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

4、促进服务资源的共享和普及[8]

数字文化馆服务于公共文化建设是文化数字化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所以在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具有普及性和普及性的特点,在数字文化馆建设方面的创新逐渐凸显。其中,特别是在多元化的信息资源的网络传播的实现,构建现代化的数字化文化馆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文化的所有资源,实现文化资源共享,文化资源服务家喻户晓,通过宣传普及,让更多的群众使用网络技术,并广泛传播,从而充分提升数字文化馆的社会影响力和在群众心目中的信誉。

五、结论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文化馆不仅可以提升文化馆的公共服务能力,而且可以丰富数字文化馆的文化资源,为提升大众文化素质提供良好的数字平台。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有必要树立对文化权威的良好信心,全面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

参考文献:

[1]仇菲.对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化视界,2015,3(44):95-97.

[2]王广深.我国文化事业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3(5),41-13.

[3]朱旭光,郭晶.双重失灵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经济论坛,2010,2(3),10-13.

[4]李宏.公共数字文化体系建设与服务.图书馆研究工作,2017,1(1):5-11.

[5]毕绪龙.公共数字文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供给[J].人文天下,2016,11(83),2-6.

[6]吴理财.公共文化服务的运作逻辑及后果[J].江淮论坛,2011,2(4),3-6.

[7]梅琳.数字文化馆的建设途径分析.大众文艺,2017,10(21),15-18.

[8]韦景竹,李秋月。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建设版权管理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5,11(11),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