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钟向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钟向娣

钟向娣

(重庆西南医院;重庆400038)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12月,医院普外科开展手术546例,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2016年2月,尝试在普外科将护理标识制度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之中,2016年1月~12月,普外科开展手术559例。结果:2016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手术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2015年,2016年医师满意率、患者满意率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护理标识,可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及医师的满意率。

【关键词】手术;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标识

手术已成为最常用的诊疗技术,因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居民健康观念的转变,我国手术执行例数呈快速上升趋势[1]。手术具有创伤性,约1/5的手术对象受并发症困扰,手术并发症危害甚至更甚于疾病本身,加强手术风险管理非常必要。只要有护理便有护理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控制风险发生率、危害,提升护理质量。2016年2月,医院尝试在普外科将护理标识制度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之中,取得一定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12月,医院普外科开展手术546例,其中男340例、女206例,年龄11岁~92岁,平均(57.6±12.0)岁。ASA分级:Ⅰ级350例、Ⅱ级150例、Ⅲ级-Ⅳ级46例。手术时长(67.1±17.6)min。开放手术95例,微创手术451例。全麻384例,其他麻醉方式162例。2016年1月~12月,普外科开展手术559例,其中男350例、女209例,年龄12岁~92岁,平均(57.1±11.4)岁。ASA分级:Ⅰ级355例、Ⅱ级153例、Ⅲ级-Ⅳ级51例。手术时长(65.7±16.3)min。开放手术102例,微创手术457例。全麻391例,其他麻醉方式168例。两个年份的患者年龄、性别、ASA等级、麻醉方式、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改进前

主要为2015年,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主要依赖于日常巡视,护士业务能力、风险控制意识,医院建立有明确的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医院岗位责任制度,对于高风险的手术,会安排技术过硬、配合能力较好的护士操作,同时对于术前访视、术中仪器设备的使用、麻醉管理等都有明确的标准。护士都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考核。每季度对于重大的手术室护理问题,都需要进行问责,分析发生的原因,并进行改进。

1.2.2应用风险标识

(1)风险的识别:①所有护士都进行有关于护理风险的培训,提升护士风险识别的能力与意识;②建立护理风险识别流程;③进行1次风险全面考察,回顾性分析既往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小组会议,分析发现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患者生理病理状态、特殊类型手术、风险较高的器械使用三类,对风险进行细化并进行评估,主要风险包括压疮、低体温、气管插管问题、咽结膜炎、呼吸循环紊乱、电凝装置、静脉穿刺、跌倒坠床等。

(2)风险控制:①查阅相关文献,引入压疮、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在术前访视时,采用量表评估患者的压疮、低体温风险,对于高风险者,标注相应的风险,并张贴在床头,提醒病房护士开展相应的预防护理,在手术室患者接收患者时,根据标识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护理工作,如低体温高风险患者,需要做好液体气体预热、强制加温、手术床预热等工作;②对于没有公认的风险量表的并发症,需要根据经验,采用小组讨论法,建立简单的评估量表,特别关注高危因素,如眼结膜炎,主要与原发眼部疾病、俯卧位手术、手术时间有关,需关注高危患者,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③对于手术室器械相关风险,需要规范清点、术前药械准备管理流程,加强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双向审核,对于器械、管道,需要做好标识工作,采用不同的颜色以及醒目的颜色标志标识,如对于无菌物品采用白色背景黑色字体标识,对于管道根据管道的用途进行标志,动脉采用红色,静脉穿刺管道采用紫色,“火焰”表示防燃,“闪点”表示为电凝等电气化装置,“玻璃杯”表示需要轻拿轻放等。

1.3观察指标

2015年、2016年,手术室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同时统计医师的满意率、患者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满意率采用例或率即符号n、%表示,采用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6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手术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2015年,2016年医师满意率、患者满意率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2016年相比,*P<0.05。

3讨论

只要有护理,便存在护理风险,手术室护理工作较集中,涉及的操作多、药械多、环节多、配合项目多,风险高[2]。许多情况下,护士没有精力去进行风险管理,即使是优秀的护士,大多数也仅能够按照流程要求,规范的落实各项操作,风险控制的精力明显不足。风险管理是一种前瞻性的风险识别、控制策略,通过在术前访视阶段识别风险,制定控制策略,减轻护士术中风险管理的负担。护理标识改变了护理内容的制定流程,同时还使风险因素更为醒目,容易引起护士的注意,并有意识的进行控制,如玻璃杯”表示需要轻拿轻放等,让护士无需分析原因,只需要进行按照提示进行操作,便能够有效的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杨琳琳,高学农,席冬梅.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4):3766-3768.

[2]陈国平,张健冰.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6C):1668-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