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疗效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疗效评估

周翼

周翼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400039)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推拿用以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8年4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68例消化不良腹泻患儿为病例样本,随机予以分组,比较观察组(小儿推拿,n=34)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n=34)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97.06%,高于对照组79.42%,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小儿推拿进行临床收治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绿色手法值得于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关键词:小儿推拿;消化不良型腹泻;效果

婴幼儿自身生理特点使之在不当饮食后更易出现消化不良型腹泻,引发脱水与电解质紊乱等,为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1-2]。因患儿年龄小、依从性差,西医治疗腹泻较为困难,临床收益不理想。小儿推拿为中医儿科与推拿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其以一定手法作用特定穴位与部位,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3-4]。其方式更为温和,为目前倡导的绿色手法。本文即以我院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患儿为例,研究小儿推拿对其的治疗效果,并详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8年4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68例消化不良腹泻患儿为病例样本,随机予以分组,观察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3个月~3岁,均(1.2±0.6)岁;病程3~10d,均(4.9±0.9)d。对照组34例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4个月~3岁,均(1.3±0.4)岁;病程2~10d,均(4.8±0.7)d。所有患儿行血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显示无细菌感染,大便每日3~5次,多不成形或为水样,伴或不伴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确诊为消化不良型腹泻,排除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患儿。患儿家长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自然资料相较无统计学差异,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金双歧、蒙脱石散及补液盐等对症治疗,疗程5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儿推拿治疗,具体为:①清补脾200次;②清补胃经200次;③推板门,以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轻揉患儿大鱼际板门穴30~50下,掐按四横纹5遍;④推大肠经1~3min,以病情需要行下推、上推或来回推,下为泄,上为补,来回推为平补平泻;⑤清小肠1~3min;⑥针对虚寒泄,加揉一窝风;对久泻不愈,加揉二马;⑦推上三关100次;⑧止泻四法:点、揉、振龟尾1~3min;推、叩击、掌揉、振七节骨1~3min,以使之局部潮红;以脐为圆心,脐至剑突下2/3为半径摩腹3min,以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进行;揉、点、捏挤、振肚脐3min;⑨捏脊7遍,四指并拢,拇指分开,拇指指腹贴于脊柱两旁,从下而上轻推,直至皮肤微红发热。给予患儿上述足次推拿按摩,2次/d,共5d。施行时注意手法与力度控制,以免损伤患儿身体组织。

1.3疗效评价

痊愈:疗程结束,患儿精神状态佳,临床症状消失,每日大便次数在2次及以下,肠鸣音正常,进食正常;有效:精神状态良好,临床症状及进食状况好转,大便次数3次及以下,肠鸣音活跃;无效:患儿各症状较治疗前无显著好转或加重[5]。痊愈+有效=总有效。

1.4统计分析

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表述用(±s),差异检验用t;计数资料表达用n、%,检验差异用χ2。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97.06%,高于对照组79.42%,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祖国医学为我国古人为更好适应生活而在与疾病斗争中不断摸索实践而积累出的经验,并留下《本草纲目》等珍贵史籍。进入新世纪后,中医学获得了更好发展,其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综合多学科知识以形成自身系统、科学、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在现代多学科研究方法引导下,取得了瞩目成果[6-7]。

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属于中医食滞肠胃,以腹痛肠鸣、泻下臭如败卵、不思饮食、脘腹痞满、舌苔厚腻为症,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儿本身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脾胃脏腑虚弱,运化无力,易于饮食积滞;其次父母喂养失当、饮食不洁,使之饮食无度而伤脾胃,水谷不化而致腹泻[8]。西医常规疗法主要采用益生菌制剂调理肠道菌群、口服止泻药物、修复受损肠道粘膜以及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但因患儿年龄尚幼,喂药时哭闹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家长出于疼爱而喂药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9]。小儿推拿为中医治疗中常见方法,操作简单,患儿无痛苦,依从性佳[10]。其针对患儿病情选择相应穴位予以按揉推拿以促胃肠功能恢复,达运化有序、脾胃强健、中气得长、气机舒畅之效,达到疾病治疗效果。其中龟尾与肛门相邻,可助肛周括约肌调节;脐为先天通路,按揉可分清别浊,化气性水;七节骨深层即脊髓排便中枢,按摩推揉可起良好刺激作用;摩腹作用于大小肠,以调节其功能,平衡肠道气机与脾胃,恢复正常消化功能。

本文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97.06%,高于对照组79.42%。说明,相较单纯西医治疗所受的的诸多干扰与困难,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其绿色手法值得于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乔艳永,王春雨.中医推拿按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8-9.

[2]李秀梅.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7):106-107.

[3]赵伟青,戴伲伲.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4):46-47.

[4]胡旭辉.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护理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2):132-132.

[5]汝玉江,郑晓燚.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76例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7,7(4):307-308.

[6]胡少华,钱海良,傅关儒,等.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治疗脾胃气虚型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10(5):403-406.

[7]路桃影,蔡坚雄,尹翎嘉,等.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临床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9,25(02):108-111.

[8]边建玲,魏立峰.小儿推拿结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腹泻6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3):205-205.

[9]王岗,肖钰,丁侠,等.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6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9):95-96.

[10]蔡华萍.小儿推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评估[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9):2136-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