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浅谈课堂控制

罗寿生

湖南永州七中罗寿生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首要的前提,就是运用课堂控制,张弛有序、意趣盎然地顺利达到教学的目的。下面,是笔者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眼神控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劳夫·爱迪生曾这样说过:“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在课堂教学中,每当教师以敏锐而充满洞察力的眼神广角度地环视学生时,就会捕捉到许多反馈的信息,就能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步骤做出适当的调整;每当教师以充满自信和期待的眼神正视学生的时候,学生心灵深处就会受到激励和启发。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这个课堂控制的“常规武器”,让眼睛说更多的话,传更多的情。当然,教师用眼神控制课堂也有一个限度,超出了限度,诸如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采取长时间的怒视,将会影响这些学生乃至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二、态势控制。用姿势助讲课,是教师顺利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重要手段。在课堂的三尺讲台上,教师犹如舞台上的指挥和演员,其手段、身姿、面部表情,是常用来沟通师生感情,进行课堂调控的主要行为方式。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运用扬抑有制、轻重有别、左右协调的手势,前俯后倾、端庄潇洒的身姿和丰富多彩的表情,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严谨、深沉和从容的品格,以烘托教学气氛,在学生思想上掀起波澜,引起共鸣,取得共识,达到课堂控制的目的。

三、位置控制。将军决战在沙场,教师弛骋在课堂。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台上下、教室内前后左右空间,不断变换站立位置,有利于调控教学氛围和自身的教学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变换站立位置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随心所欲地移动位置,而是要有意识地选择最佳位置。正如语文老师陈云谷先生所说:“教师在课堂里的最佳位置是三点,讲台后面一点以及讲台旁边‘黄金分割’的两点,从容变动位置,可使学生听课不易疲劳;走动频繁却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四、问题控制。问题是启动思维、获得灵感的源泉;提问是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的“指挥棒”。通过努力,顺利解答问题,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乐趣,受到启迪和学到知识。因此,问题的设计要以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为前提,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知识水平,问题要明确,难易要适中。问题设计的多少,要根据课的类型,已形成的教法、学法状况,教材的内容,问题的难易,提问对象的程度和所需时间来确定。问题可面向全班学生提出,但要力戒“南郭先生”式的大哄大嗡。对不同难度的问题,要掌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并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回答特别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提问结束,教师要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指出优缺点,进行规范的强化性的小结。

五、语言控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每节课,教师都要紧扣课题,抓住“题眼”,导语要唤起学生迫切的求知欲望,小结语要给学生留有余味,讲述中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要按照逻辑顺序,采用抑扬顿挫、灵活多变的语气和准确清晰的语言,有悬念,有高潮,从容不迫地表达出来,并配之以恰到好处的板书,就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也可以用诙谐幽默的典故、名句、寓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感到学得轻松活泼。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控制时,切忌单独点出某一个思想开小差学生的名字来指责,因为这样做不仅容易使该学生集中思考他自己的窘境和对不良行为的怨恨上,而且也容易分散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每个教师都要经历一段磨练,才能更好地控制课堂掌握教学工作。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尽快地提高业务水平,成为一名优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