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塞尔姆·基弗绘画特征的文献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关于安塞尔姆·基弗绘画特征的文献综述

刘达江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著名画家安塞尔姆·基弗生于二战结束时期,被称为“第三帝国废墟中的诗人”,基弗的作品以文献式的图像和符号式的载体将材料的丰富性和寓意多重性充分的集合,以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思索,是人类深沉精神力量的体现,文学在他的绘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是他画面构成的主要元素。

关键词:安塞尔姆·基弗;图像;符号;伤痛记忆

一、安塞尔姆·基弗所处绘画时代背景

安塞尔姆·基弗,1945年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镇,是当代德国画坛的新表现主义画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富有张力和激情的风格在当代的世界画坛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解读基弗的艺术作品得先解读他的生活背景,基弗出生与1945年,正是二战刚好结束的年代,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都受到很大的创伤,国家被分为东西两个国家,处于一个不同政治和意识形态之下。在这种政体格局的巨变之下德意志自身的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崩离析”。人们的自身价值感到悲观和失望而且有一种坚韧感和深沉感。作为德国人的普遍心里特点,这一特点成为基弗艺术创作的精神源泉。以绘画艺术表现的方式,展现自己对人生、社会、哲理的思辨过程。

基弗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德国文化和历史,以此作为绘画的题材,他以德国纳税时期的恐怖和德国历史、文化、神话等作为题材。基弗这样解释他的作品和二战有一定的联系性“没有生活在真空里,一种集体的记忆要比过去的深刻,为了理解自己必须理解你的国家和你的历史。在我艺术创作的最初阶段,我们应该询问过去他发生了什么,基弗觉得自己有必要去呼唤自己的记忆。这样,我们可以这样体会到:基弗在绘画创作的时候从一开始就关注超越了艺术本身的东西。这样使得他自己用心与面对历史、宗教、文化、战争、的反思。

二、安塞尔姆·基弗绘画的艺术特征

《浅谈安塞尔姆·基弗的废墟艺术》:文章讲述著名画家安塞尔姆基弗生于二战结束。当时的德国战败废墟堆积如山,长期的困顿生活使民众的悲观情绪滋长,由此产生了许多以反映战争灾难反思伤痛记忆为题材的文学艺术,基弗的作品可以看出是一部部的悲剧和陈旧的色调染给了人类的沧桑,作品作为废墟符号的载体传达出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他常常借鉴战争废墟反映人类的毁灭与创建。基弗的作品中悲情诗化的特质使他的绘画蒙上了一层神秘充满哲学思辨的色彩。

《试析安塞尔·姆基弗艺术中呈现的特质》:文章讲述基弗的作品以文献式的图像和符号式的载体将材料的丰富性和寓意多重性充分的集合,以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思索,是人类深沉精神力量的体现,文学在他的绘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是他画面构成的主要元素。文字和画面相互呼应是指代、是反映、或者是基弗有意的安排让观赏者去联想。

《新表现主义》:基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走出来的一代人,这一点似乎觉定了他的艺术基本走向,他的画面尺寸很大,表面粗糙,有废墟感一般的风景。他手中的风景不是自然的在现,几乎是再造,用不同的材料揉进画面,制造出粗糙不平的画面效果,他把二战时的战争场景进入画面中,直接呈现出大地般质感的风景画在艺术上还未见到过,基弗手里的风景画获得了完全不同以往的意义。基弗在他的艺术主题上如此不单纯,在画法上也别有特色。他喜欢在画面上掺合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树枝、稻草、沙子、泥土,画面很厚。他生活在战乱年代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孤独、离异、和被毁坏的命运,所以基弗的绘画上有一种对当时战乱的嘲讽、反思、悲观主义情怀、具有巨大痕迹的伤痛诗意。

《安塞尔姆·基弗绘画作品的特点及思考》:画家安塞尔姆.基弗从观念的反思入手,创作出气势宏大、主题严肃的绘画作品,使人耳目一新。在国际画坛具有极高的地位。基弗的作品极具后现代绘画的特点,画面所用的综合技法和非绘画材料是其鲜明的特色,而创造思路来源于其深邃的思想才是画面特色的深层原因。本文主要从基弗绘画作品的文学性和绘画语言的特征两方面论述其特点。文学性主要从题材及艺术的教育功能两方面来论述。基弗虽然强调绘画的社会功能但他同样注重绘画艺术性。基弗的绘画语言特点主要从分析他绘画作品的综合性因素、使用材料的广泛性和所用材料的精神性三方面来论述。

《安塞尔姆·基弗研究》:文章讲述了无论其艺术采取何种形式,如绘画、行为、摄影、综合材料、装置还是雕塑,它们都渗透着基弗对历史及文化的反省和思考。文章试图通过研究基弗艺术产生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以及基弗艺术思想的文化渊源,揭示基弗艺术中反省精神形成的外在和内在原因。基弗有着广博的知识文化背景,法律、宗教、哲学和文学是他关注的领域,这不仅对基弗艺术思想的形成举足轻重,并且成为其艺术语言及符号话语系统形成的重要资源。

《安塞尔姆·基弗》:文章讲述了基弗面临德国人将要面临的社会和心里上的压制,童年时经历了战后的贫困,基弗提出了存在主义的话题,所有的德国符号和德国性都不能逃脱国家的社会的关系,整个民族的高雅文化也是如此;一方面基弗考虑到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德国艺术家,必须要知道他是谁,他生活的什么地方,受什么文化的和社会的影响,以及这些文化、政治代表的是什么?基弗开始改变了自己以前的绘画的想法,更加力图引发观赏者隐蔽存在感。

三、小结

诠释开放性就是基弗的艺术特征,随着其绘画语言在七八十年代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潜在性越发明显。基弗作品的无解特点来自于他的作品不仅支持多元解释,而且在这些解释往往彼此间完全冲突对立。这是基弗语言艺术视域的一个艺术特征,它使得基弗于80年代享誉国际。基弗出名的时候适合西德政治“右倾”保守思想在迅速发展,结果,基弗作品所产生的冲突的看法使他变得相当大的影响,将其与当时的一些事件联系在一起。

总的来说,基弗的艺术尝试通过探索各种宗教和神话,以及将他的故事和符号组合到丰富异质的意指性作品中来给日常生活注入一种精神的向度,他的绘画、雕塑、环境艺术、将天主教和犹太教的不同符号编织在一起,呼唤伦理深思和回应,同时也支持多元的认同形式。也激励了人们围绕当代政治不公问题大胆的发出声音。

参考文献

[1]耿幼壮.躯体•文本•历史——解读西方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M],沈语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