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如何实施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

姜樱梅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水平,明确教学目标,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热情,使教师在学生的努力与配合下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对历史讲解得很深刻,但是,学生不想听,甚至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课堂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如何在这个主战场当好“导演”,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呢?关键是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维持学生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近些年有教育者提出高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如何在课堂45分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的功能,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成了许多教师研究学习的课题。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具体如何做到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还是需要一些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

教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授者,要将博览群书、提高自身修养作为不变的目标。中学历史教师只有经常充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养,才能在升华自己精神的同时,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作为教师,不论教授什么科目,在研究自身专业的同时,要扩大知识面,多学习文学、哲学、美学等知识。博览群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提升人格魅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机智、幽默、成熟,以获得学生的尊重。教师还要密切关注时事动态,深入思考、研究某些社会现象,与时俱进,以史为鉴。作为历史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弘扬国家的优良传统。而要做到这些,历史教师本身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必须博学多识。

二、课前明确学习目标

在历史教学中把目标告诉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上课前组织思维,在他们头脑中提供可以挂靠要点的钩子。这不仅激活了学习过程,并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去获取所要求的结果。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赖以贯彻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目标。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为教学重点。所谓历史教学难点,主要是指头绪较多或较艰深,不经过历史教师的诱导,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那部分内容。历史教学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无重点地蜻蜓点水,在多种呈现方式中的各项学习内容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关键点,教学难点绝大部分存在于教学重点之中,是培养学生兴趣、磨砺学生意志、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载体。

三、抓好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环节

这是发挥教与学两个环节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史兴趣及将一节课推向高潮的关键。在诱导思考阶段,往往会出现教师在重点讲解、诱导学生向教学目标靠近时,同样的问题学生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现象。对这种情况切忌武断的一刀切,不妨让学生各抒己见,亦可展开自由讨论、自由辩论等方式。一刀切既伤害了学生的感情,也伤害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这是水平和能力的检验,是贯彻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环节。要求教师在学生讨论或辩论时,对学生的看法应及时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和最终的目标靠近。最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要给予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对学生的发言也予以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这一步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对学生而言,课堂讨论或辩论调动了其不断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其学史的兴趣,锻炼了其口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当然也丰富了课堂气氛。

四、用新资源提升教学效益

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合理使用历史教科书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突破教材原有的以课为单位的框架结构,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实现对教材的再创造。一方面我们要深度挖掘教材,抓住其中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把握教学核心;另一方面我们要灵活整合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安排教学内容,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世界经济全球化》一课时,就按课标要求将课程内容梳理整合为三方面问题:世界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表现和影响,然后从这三个方面突破,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

2.综合利用各类物质资源

与各个学科相比,历史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突破教材的束缚,以三维目标为出发点,灵活运用各类视频、实物、文学作品、互联网等不同类型的物质资源,通过多变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学习,教师要以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资源提升教学效益,通过每一位历史教师的不断学习和探索,打造出师生共同的历史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不断深入,历史教学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若要改变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产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水平,明确教学目标,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热情,使教师在学生的努力与配合下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N].中国教育报,2007-05-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