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动脉硬化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4

探讨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动脉硬化的关系

姚越刘庶珠王大伟丁立民李耕慧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16100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7年1~12月高血压患者9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微量蛋白尿分为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组和无正常组,测量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管径,统计斑块发生率,测定患者血清hs-CRP水平,分析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尿白蛋白水平异常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高于正常组,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管腔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22,P<0.05);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5)。结论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患者血清hs-CRP显著升高,动脉硬化发生率增加。

关键词: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超敏C反应蛋白;动脉硬化

[Objective]tostudytherelationshipbetweenmicroalbuminuriaandhyper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andarteriosclerosisinhypertensivepatients.Methodstheobjectiveofthisstudywastoselect97casesofhypertensivepatientsin1~12monthsof2017.Theclinicaldata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Accordingtowhetherthepatientswerecombinedwithmicroalbuminuriatobepidedintourinemicroalbuminuriaabnormalitygroupandnonnormalgroup,thecarotidarteryintimamediathicknessandcarotidarterydiameterweremeasured,andtheincidenceofplaquewasmeasured.Serumhs-CRPlevelsweremeasured,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andarteriosclerosis(sclerosis)wasanalyzed.Resultsthelevelofhs-CRPinhypertensivepatientswithabnormalmicroalbuminuria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norma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1).Thecarotidarteryintimamediathicknessinthepatientswithabnormalhypertension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normalgroup,andtheincidenceofplaqu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norma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diameterofthecarotidarterybetweenthetwogroups(P>0.05).Theurinemicroalbuminuriawassignificant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hs-CRP(r=0.22,P<0.05),andthelevelofmicroalbuminuriawas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thicknessofcarotidarteryintimamedia(r=0.20,P<0.05).Conclusiontheserumhs-CRPofpatientswithabnormalhypertensionandmicroalbuminuriaissignificantlyincreased,andtheincidenceofarteriosclerosisisincreased.

Hypertension,microalbuminuria,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arteriosclerosis

肾脏是高血压病的靶器官,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早期可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提示高血压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1,2]。高血压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认为,微量白蛋白尿可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脑血管事件[3,4]。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目前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非侵入性的检测指标。研究证实,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而C反应蛋白是敏感的炎症指标[5,6]。本研究分析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动脉硬化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高血压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初次确诊,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肾脏疾病、糖尿病患者,排除合并有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排除拒绝参加研究患者。根据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和异常组。正常组44例,其中男31例,女13例,年龄40~73岁,平均(55.8±10.4)岁;异常组53例,其中37例,女16例,年龄42~71岁,平均(56.0±1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会同意。

1.2检测方法

①留取患者24h尿,混匀后取10mL送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24h尿白蛋白低于30mg为正常,30~300mg为微量尿白蛋白。根据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②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2m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量血hs-CRP水平。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量管腔内径,观察管腔内有无斑块。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mm为颈动脉壁增厚[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hs-CRP水平比较

异常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比较

异常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高于正常组,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管腔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hs-CRP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22,P<0.05);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5)。

3讨论

肾脏是高血压病的主要靶器官之一,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损害中有10%是肾脏损害,10%~15%为大脑组织,50%为心脏损害。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在15~20年才会出现上述靶器官损害,由于脑及心脏损害的发病率较高,并且症状明显,因此对肾脏的损害容易被忽略。高血压性肾损害通常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导致的肾脏小动脉或肾实质的损害。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绝大多数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少部分为恶性高血压肾硬化症。高血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所导致的晚期肾功能衰竭大约占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1/5。高血压病导致的肾脏损害,入球小动脉壁呈玻璃样改变,小叶间动脉以及弓状动脉壁的肌内膜肥厚,导致血管管腔狭窄,供血减少。肾实质表现为肾小球缺血皱缩硬化,部分肾小球代偿肥大,肾小管变形萎缩,肾间质纤维化[7-9]。高血压病导致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包括血流动力学、非血流动力学机制等。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血脂异常以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弹性动脉和较多的弹性纤维的肌性动脉,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模灶性纤维性增厚,病灶深部为由坏死组织和细胞外脂质池形成的粥样物质[10,11]。动脉粥样硬化经过四个阶段,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继发病变。发展为粥样斑块后可从稳定斑块发展为不稳定斑块,随后发生继发出血、钙化、溃疡、血栓、动脉瘤等继发改变。不稳定斑块的脂质核较大,病变偏心,纤维帽较薄,炎症细胞浸润较重,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导致斑块破裂,因此又称为脆性斑块。

在众多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中,高血压是重要的并且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内皮受到损伤,血流压力增加,导致血脂渗入血管内皮,缩血管物质的释放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12,13]。高血压导致慢性重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过程中的始动环节。内皮损伤导致内皮通透性增加,有利于血脂深入,氧化修饰LDL-oxLDL,血管收缩物质增加,舒张物质下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VCAM、E选择素等增加,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GM-CSF和MCP-1,趋化巨噬细胞,释放生长因子,刺激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生,胶原暴漏,血小板聚集粘附,血小板释放PDGF,抗凝物质生成下降,促凝物质生成增加,导致凝血系统活性增加,斑块表面内皮细胞受损,导致稳定斑块转化为不稳定斑块。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氧化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膜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并在内膜增殖,平滑肌细胞荷脂,平滑肌细胞及其合成的胶原形成纤维帽,最终斑块形成。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增殖,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合成分泌胶原,合成生长调节因子,导致不稳定斑块的形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可促使中膜平滑肌细胞由收缩性转变为合成型,促使中膜平滑肌细胞向血管内膜细胞的迁移,促使中膜平滑肌细胞荷脂形成泡沫细胞,促使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单核巨噬细胞氧化LDL转化为ox-LDL,吞噬ox-LDL形成泡沫细胞,坏死后释放脂质进入细胞外的脂质池。其还能释放溶酶体酶,从而导致内皮细胞、中膜平滑肌细胞的损伤脑,产生细胞因子,使血管内皮表达黏附分子,导致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粘附,产生的细胞因子还能够是中膜平滑肌细胞发生迁移和增殖。单核巨噬细胞还能够激活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和细胞因子,诱导中膜平滑肌细胞凋亡。单核-巨噬细胞释放溶酶体酶、蛋白水解酶和自由基,破坏斑块纤维帽,导致斑块不稳定。

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发展和继发病变的全过程[14]。研究显示,IL-12在ApoE缺陷小鼠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IL-18在ApoE缺陷小鼠可增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血清中高水平的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密切相关。CRP能够诱导黏附分子、TF、MVP-1的表达,促进补体激活。CRP通过调理LDL,导致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泡沫细胞;CRP增加MCP-及黏附分子的表达,激活内皮细胞,募集炎症性细胞;CRP可激活补体,损伤内皮;致敏内皮细胞,使其受到T细胞的攻击,导致内皮损伤。CRP,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蛋白,一种急性时相(期)蛋白,亦称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环状五聚体蛋白,其一级结构包含5个相同的亚单位(23KD),亚单位间以非共价键相结合,每个弧单位在其表面都含有CRP配体结合位点(与配体的结合需Ca2+参与),其另一面含有Clq及FcTR结合位点。这种五聚体蛋白具有显著的耐热及抗蛋白酶降解的能力。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CRP合成的主要刺激因子。hs-CRP已被证实是由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其浓度对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及预后起重要作用被临床重视。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是高血压病导致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在常规肾功能指标没有出现异常时就呈上升趋势[15]。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30~300)mg/L范围内,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300mg/L时,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异常后,其血清hs-CRP水平也显著升高,且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斑块发生率也增加,提示当高血压患者发生肾脏损害的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也在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22);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20),提示高血压患者并微量白蛋白尿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反应蛋白有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并微量白蛋白尿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反应蛋白有密切关系,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肾脏病变和心血管病变的重要早期指标,在临床上,常规检测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宏伟,张蕤.探究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4):503-505.

[2]潘仕海,谢秀连,曾晓静,等.安泰固肾汤联合保肾康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2):211-213.

[3]殷雄,周雪军,徐海峰,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4,54(48):44-45.

[4]张强,邓峰美,唐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1):1611-1613.

[5]梁柱第,曾宪彪,韦桂宁,等.藤茶双氢杨梅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炎症因子及主动脉弓sPLA2-ⅡA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4):120-123.

[6]吉庆伟,柴萌,刘宇扬,等.血浆白介素-37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相关性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4(2):79-81.

[7]李振华,王怡.中西医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研究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5,35(1):157-160.

[8]王丽.叶酸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3):409-410.

[9]邵莹.前列腺素E1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4,15(9):24-25.

[10]崔润慧.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0例疗效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4):198.

[11]侯子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5):111-112.

[12]李丽欣.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77-178.

[13]陈世豪,谭柏松,张伟坚.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水平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5,26(3):380-382.

[14]杨光,何希,余萍,等.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紧张素(17)/Mas受体途径与血管炎症的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1(1):17-23.

[15]陈琳,杜国梅.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