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让爱温暖他们的心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让爱温暖他们的心灵

廖秋琴

广西钦州灵山县第六小学535400

【摘要】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其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人数逐年增加。作为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想其所想、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益友。留守儿童才能在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用爱心树起自信赏识教育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今社会、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家庭为了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许多父母不得不狠心外出打工挣钱。一群群无人管的留守孩子逐渐增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孩子主要由祖辈或亲戚代为教养,隔代托管普遍,有少数儿童没有明确的托管人,处于放任自流,教育、情感缺失的成长环境,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使大多数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他们有的任性、冷漠、自卑封闭,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等。因此,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教师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如何引导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健康地成长呢?

一、用慈母严父般的爱关心他们。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是儿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爱的理解。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尤其是留守儿童。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我班有个学生叫施潮潮,上课时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数学单元测试不及格……。看到他的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我开始不理他,可是不理他的那几天,他反而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早晨到校时间也越来越晚了。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打电话了解他的到校情况。结果发现他每天从家走的时间很早,放学时都能正常回家。我警觉了,他会不会去上网,或是干什么他危险地事情。中午我找到他谈话。原来他早晨爱在路上玩耍。我连忙告诉他这样做的危害,并告诉他老师很关心他,害怕他在路上遇到什么危险,孩子的眼睛有点湿润了。通过这次谈话我发现他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害怕他母亲上火。于是我决定利用上课时间,背着他进行一次家访。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原来他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一人忙里忙外。但对他的学习要求很严。于是我开始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同时我也与他的母亲进行了协商,多关心一下孩子,但不告诉他我曾经来家访了。一边与他玩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从生活上照顾他,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也有了学习的动力,让他明白他才是家中的男子汉,让他慢慢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你的责任,成为母亲的保护伞。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依时上交,各科测试成绩都能达到及格。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起他。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在期中检测中他也成为了我班进步最大的学生。因此,爱留守学生,并且给予尊重与理解,是打开他们心灵的万能钥匙,它能使教育者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情感的交流与碰撞。

二、用赏识树起留守学生的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学生需要在赏识中成长,赏识是师爱的表现,而留守学生由于缺失了来自家庭的关爱与教育,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扰乱课堂秩序,课后不完成作业,成绩不够理想,从而产生一种失败者的心态,有自卑感,这时他们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就会无所适从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对这些留守学生真诚地赞美和鼓励,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留守学生。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那么如何树立留守学生的自信呢?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捕捉“闪光点”的眼睛,要善于发现留守学生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例如有些学生思考能力欠佳,但绘画能力很強,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你能说他不成功吗?所以,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挖掘留守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用欣喜的眼光、愉悦的心情、发自内心的赞美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教师看上去几句普通的话语,却能激起学生心灵上的感应,使他们产生一股向上的动力,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用行动撑起留守儿童的蓝天。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仅凭教师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学校、班集体作为一个群体组织,它对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学校、班级要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充分利用良好的氛围感染和转化留守儿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班集体为留守儿童过生日等。这样的集体活动,使留守学生的心灵彻底的放松,情感上的缺失得以弥补,让留守儿童在学校也能感觉到家的温暖,从而产生一种归属感,一种认同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不管老师与同学给留守儿童倾注多少爱与帮助,都是不能填补父母的那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种亲情饥渴。作为教师必须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让家长转变观念。大多数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给家中的孩子吃饱穿暖有钱花就够了,实际上孩子更渴求精神上的抚慰。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爱心、真心、耐心去帮助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让留守儿童在沐浴着爱的阳光里,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爱心和爱心催出的教育方法。使爱这个教育的润滑剂永远滋润着师生的心田。让爱充满校园、充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