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门诊部药房的管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浅谈基层门诊部药房的管理体会

孙炜佳

孙炜佳

(国际关系学院门诊部江苏南京210039)

【摘要】根据基层门诊部药房的特点,在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门诊药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R9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371-02

药房是基层门诊部面向社会和病人的窗口,带有专业性、经营管理性、咨询服务性和服务全面性的工作性质和任务。药房的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层门诊部的整体形象。因此,做好基层门诊部药房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服务质量意义重大。

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1.1实行严格的药品采购、验收制度,严把药品质量关。认真检查出入库药品的品名、批准文号、规格、批号、效期、数量等,实行双人核对签字制度。对库存药品按要求储存和养护,保证规定的湿度和温度,严格保证药品质量。药品的养护记录和近效期药品登记记录、过期药品报废记录均归档管理。

1.2建立处方调配审核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做到四查十对,由资深药师担任处方审核工作,调剂前要严格执行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的合理性等要求,发现处方有配伍禁忌,超剂量使用,用法错误,诊断不规范,年龄错误等问题及时与开方医生联系,并退回处方让医生修改,避免用药错误,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1.3建议在药品调配的过程中采用双轨复核制可采用前后台分开的调配模式,后台为配方人员,负责药品的调配工作,写好药品的用法用量;前台为药师及以上工作人员,认真核对每张处方与药品,负责将药品准确无误地交到患者手中,并耐心向患者交代清楚服药的方法、时间、药物的贮藏条件等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4建立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对有毒麻药品及一、二类精神药品,由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做到处方和药品相符,账册和实物物相符。按照新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认真审核麻、精药品处方,如有超量或不合理处方及时退回医生修改。并耐心细致的做好对患者的解释工作。

2.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用药咨询服务

开设病人用药咨询窗口,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由药师专门负责接待患者的用药咨询,使患者能正确掌握药品的剂量、用法、服用技巧,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药品生产厂家、药品与食品间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等,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运用药物经济学知识向患者推荐疗效好、费用低的药品等。同时可实行挂牌上岗,建立医德医风监督机制。一方面使药师更加注意仪表,注意对患者服务时的语言、举止,加强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可使患者有亲切感,可让患者对药师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进行直接的监督。

3.加强工作人员管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3.1提高药学人员专业水平通过自学、远程网络、函授学习和各种形式的考核、测评,不断强化门诊部药房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要求药师不仅要熟悉药品的一般功能,还要掌握其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药动学过程,了解各类药品特点、合理用药要求、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知识,同时不断补充生物学、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3.2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开展药学道德、药理伦理学教育,强化服务意识,要求药学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善于换位思考,多从的患者角度出发,主动服务、诚信服务。

3.3加强药师与患者沟通技巧的改善沟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仅有专业知识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药师应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交流学等知识,做到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掌握聆听的技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善于利用语言的心理治疗作用,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强与患者的良好交流。

4.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我院门诊部于2006年对药房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最开始只用于出入库记录、记帐、药品划价和简单的结算。随着业务量的扩大,计算机功能的不断开发以及工作人员经验的积累,门诊部对软件进行了升级,根据管理需要完善了功能。如今,药品的有效期、数量等均可在计算机上动态标明;某种药品用完自动跳红,不能划价;所有关于药品的信息均可由网络查询。

总之,门诊部药房管理工作是集管理学、心理学、药物经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更好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