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阙下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取向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积极心理学视阙下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取向探析

李良敏

李良敏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122)

[摘要]本文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重点是帮助正常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心理咨询。发展性心理咨询的目标不仅与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需求相一致,而且也拥有现代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支持。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咨询模式、发展性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积极心理学以及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展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咨询的策略三个方面着手,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阙下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取向问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咨询咨询取向

[作者简介]李良敏(1980—),女,讲师,硕士,就职于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4-0062-02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咨询模式

近年来,人们时常会在媒体中见到关于大学生心理异常的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16%——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1]。为此,自上世纪80年代始,各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高职学生在学习、情感、社交等方面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维护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所谓心理咨询指由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但是,随着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又一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地彰显出来,那就是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时,视野单一,过于关注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认为心理咨询辅导即矫正心理障碍或诊治心理疾病。正是由于这种理念的引导,所以,在探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更多的是以矫治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为切入点。针对此种情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林崇德曾指出:“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要求咨询和辅导,他们要求健康是主流。”[2]依据上述目标我们可以确定,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的重点,不应是针对心理不正常学生的障碍性心理咨询。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的模式应该是帮助正常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心理咨询。

二、发展性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积极心理学

依据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咨询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激励咨询对象调整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结构;帮助咨询对象纠正自身内部心理状态以及对外部社会环境的不恰当认知;为咨询对象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设计和提供最佳行为策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个体预防潜在的心理问题”[3]。发展性心理咨询的目标不仅与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需求相一致,而且也拥有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支持。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塞里格曼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至2000年,塞里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正式确立了积极心理学观点。所谓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分支,注重对人的心理机能、心理规律的探索,重视人的潜能的发挥。”[4]积极心理学的主旨是通过挖掘人自身存在的,甚至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秀品质,调动积极力量,开发、发展潜能,其终极目的是使人获得美好生活,实现人生的最高追求——自我实现。

具体而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快乐、幸福感等。通过研究正向的积极情绪,以及积极情绪获得方式、积极情绪与个体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积极心理学得出结论:“积极情绪如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可以拓延人们瞬间知-行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而且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5];其次,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个体积极的人格特质,如智慧、创造力、宽容、毅力等。通过研究人的积极人格特质,以及这些人格特质对个体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理念,与高职院校开展的致力于消除学生们在应对情感困扰时的盲动,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提高应对环境变化、工作学习压力、处理危机与困难的能力等发展性心理咨询工作内容不谋而合。因此,在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师和辅导员们,应认真学习和悦纳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摒弃无病即无问题的传统观念,在心理咨询辅导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不正常”或者“不健康”的学生,而且更要关注那些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心理支持的正常的、健康的学生,开展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发展性心理咨询。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高职院校开展发展性心理咨询的策略

首先,结合高职学生身心特点,加强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开展发展性心理咨询。

情绪情感具有明显的动机功能,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从生理角度看,它既可治病也可致病;从心理学角度看,积极的情绪情感可促使高职学生在学习、社交等活动中,积极认知,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人际和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年龄基本介于18、19——22、23岁之间。他们的情绪特点表现为丰富而强烈,起伏变化较大,容易冲动行事。为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心理咨询疏导过程中,必须把握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教会他们对自己的处境和自己的个性特征做积极、正面的解释,从而体验和保持积极、愉悦的情绪,进而发挥积极情绪情感的正强化作用,实现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过的那样:通过控制情绪来改变生活。

其次,结合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注重人格培养,开展发展性心理咨询

高职院校的德育内容与发展性心理咨询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交集,如发展性心理咨询提倡的放弃非理性观念和绝对化思维方法,强调塑造健康人格,确立科学信仰等观点,恰恰也是学校德育教学的内容。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发展性心理咨询,完全可以把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积极”融入到德育教学之中。事实上,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已经很难与发展性心理咨询截然分开,如在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的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章,既是德育的内容,也是发展性心理咨询的任务。德育中的“三观”教育,在提升高职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也在完成着对其进行道德人格的教化任务。良好的德育教化可以使发展性心理咨询事半功倍。

再次,结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通过优化环境,开展发展性心理咨询

正像积极心理学认为的那样,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化而言是一种亚文化形式,集中表现着高职院校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校园文化以一种切实而又无形的教育手段,产生着春雨润物的效果。高职院校的心理工作者,在开展心理咨询辅导过程中,应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关注和利用,通过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高职学生情绪情感进行积极干预,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最后,结合高职院校双师培训,完善师资队伍,开展发展性心理咨询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专业素养训练主要得益于专业教师的教导,而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提升更多的应受益于德育教师和与之接触密切的辅导员老师。因此,德育教师和辅导员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和满腔的热情,还要具有专门的心理学背景,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情绪波动、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专门对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教师提出过具体的要求:具有教学文凭或教师的合格证书;具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6]为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双师培训的模式,组织相关部门老师尤其是德育教师、辅导员老师,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参加并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取得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这样,才能保证德育教师和辅导员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有心理学理论做支持,更准确地洞察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做到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成长的内在需要、规律出发,有的放矢,从而实现发展性心理咨询的任务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叶华松.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系统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141.

2.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2.

3.车文博.心理咨询百科全书[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252.

4.孙瑞萍.“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的辩证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5.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

6.杨连有.论学校心理学的中国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74.

(本论系为省思政专项课题《运用心理行为训练提升班级体凝聚力》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王胜强)

PsychologicalCounselingOrientationinVocationalSchoolsfromPerspectiveofPositivePsychology

LiLiangmin

Abstract:Thekeypointinpsychologicalcounselinginvocationalschoolsliesinthedevelopmentalpsychologicalcounseling,whoseaimisnotonlyconsistentwithpsychologicaldemandofvocationalstudents,butisalsosupportedbythetheoryofpositivepsychology.Thispaperdiscussesthepsychologicalcounselingorientationinvocationalschoolsfromthreeaspects:thementalhealthstatusandpsychologicalcounselingmodelofvocationalstudents,thedevelopmentalpsychologicalcounselingbasedonpositivepsychologyinvocationalschools.

Keywords:positivepsychology,psychologicalcounseling,counselingori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