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分析

权莉安俊丽顾丽娅焦德明袁媛窦燕云

黑龙江省鸡西市传染病医院158100

摘要: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选取肺结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针对性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数据。结果: 观察组肝损伤、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过敏反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应用到老年肺结核患者中,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不良反应。

关键词: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护理要点

引言

结核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该病属于慢性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老年患者作为这种疾病的高发群体,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因为自身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了逐渐下降的问题。因此为了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结核疾病,做好疾病的治疗工作,需要采用合适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而这其中抗核药物药物治疗结核疾病的有效药物,将其运用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避免受到神经异常、关节疼痛、血液系统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影响,有利于患者自身疾病的改善[1]。我院将9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通过抗结核药物进行了疾病的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了100例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病药物治疗,其中所有的患者之中拥有58例男性,其余42例为女性,患者的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46.5±12.5)岁。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肺结核疾病的诊断标准,拥有较高的依从性;(2)患者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进行疾病研究方面的工作,自愿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患有心、肺以及脑等严重疾病;(2)患者患有精神类型的疾病,并且对于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拒不配合。

1.2方法

所有结核病患者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了相应的抗结核药物进行了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主要可包括药物、饮食、心理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措施。而在观察组中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就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而言,主要是针对了结核病患者采用拮抗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而衍生出了护理措施,即肝损伤、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2]。第一,过敏反应护理:链霉素容易引发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过敏实验,一旦表现为阳性,则应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将链霉素换为乙胺丁醇。部分患者在接受长时间药物治疗后,会出现瘙痒、剥脱性皮炎等皮疹症状。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对患者使用抗过敏药物,并嘱咐患者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出现皮损现象,同时合理补充维生素和水分,禁食辛辣、刺激食物。第二,消化系统反应护理: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部不适,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使用适量的胃黏膜保护剂,并对患者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间隔时间进行合理调整,要求患者饭后服药。而在饮食方面,应嘱咐患者多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进食产气食物。患者呕吐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引发窒息,并给予患者漱口和相应的心理疏导[3]。第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护理:链霉素会对患者的前庭神经和听觉神经造成较大损伤,导致患者出现耳鸣、失眠、头晕、平衡失调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安全性,对地面进行防滑处理,并及时搀扶行走患者。如有必要,应向主治医师汇报,在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用药剂量、用药方案进行调整。第四,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对患者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告知该病的发病原理、治疗措施、预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相关内容,以便让患者对其进行一定的了解,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告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必过于惊慌、恐惧,告知其相关不良反应的对应处理措施,并告知其治疗成功的病例,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以便确保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损伤、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过敏反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7.0%、2.0%、8.0%,而在对照组中,其所占的比例则为52.0%、47.0%、36.0%、55.0%,由此可见,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指出,对于肺结核患者来说,当前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最为主要。然而,面对随之出现的不良反应,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预后,并对疗效产生很大影响。在本次研究中,结果表明年龄越大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次数也就越多,大于60岁的患者占据40.67%,分析其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各项机能也出现降低趋势,无法合理调节药物对身体的治疗,导致药物积蓄情况,同时该病的治疗使用药物剂量大,时间长,更加加重了这一情况。从时间上看,在16d-30d、31d-45d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较多。抗结核药物的治疗过程中,代谢器官主要则是肝脏系统,因此肝脏承受的损害最大,同时药物使用中对肝细胞产生严重损害的有利福平、吡嗪酰胺,造成中毒现象。目前的抗结核药物主要作用于生长活跃的结核分枝杆菌,不能有效杀死生长缓慢的或休眠期的结核杆菌,并且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如何有效杀死胞内残存的结核杆菌,预防结核病的复发,以及对耐药结核杆菌的有效治疗,是结核病研究面临的重大难题。另一个方面,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肆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研究开发治疗性结核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激发宿主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会有助于清除宿主体内残存和休眠期结核分枝杆菌。未来抗结核药物的研究方向应为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药物要对结核潜伏感染具有更加有效、显著的治疗效果。只有充分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初始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充分了解抗结核一线药物耐药机制的临床特点,有针对的进行科学研究,才能破解预防和治疗结核病的难题。本文观察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采用了针对性护理,在护理实施前对其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细致、全面、认真的分析,因此保证了护理实施的对应性、有效性。与此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用药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及依从性,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及疗效,也使患者更加受益。

参考文献:

[1]高姗.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v.1016:248-249.

[2]倪艳,邹永胜,刘泽明.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v.3502:85-87.

[3]沈琳,聂晶.肺结核患者胸腺五肽及抗结核药物联合用药与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疗效的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v.1223:138.

[4]刘怡,郑军,邓益帼,黄文艳,李燕芬.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v.37;No.39412:1623-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