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关于对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研究分析

张超

张超(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1617)

摘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调查发现:“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青少年体质的现状。从体育,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来分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以及相对应提出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事业;学校体育;体质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8-0129-01

1青少年的体质状况

1.1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性

毛泽东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要勇往直前,意志坚强,有勇有谋等等,但所有的这些必须依托与一个前提条件—要有健康的体魄。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工作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2016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性。

1.2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现状

从1985年开始,中国陆续进行了6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近30年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第6次显示结果虽然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仍然让人担忧。在20世纪50年代前身高普遍高于日本青少年,而现在我国青少年身高却普遍低于日本的青少年。

2影响青少年体质因素分析

2.1学校所带来的压力

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开展体育活动所承受的压力主要有:学校学生升学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和经济的压力等等。正是这些压力,使得学生的学业压力繁重,课余时间少,正常的体育课被大打折扣,从而导致学生的体质下降。

学校从原来的教什么,考什么转变为考什么,教什么,完全不考虑教育,教学的规律。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今天的一些不良思潮和现实所造成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尤为突出。学校与学校之间都要进行录取率的横向,纵向的比较,最后使大家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当成一种相对可信的指标,从社会到教育部门,到家长,大家只相信考试成绩。把考试分数看成是评价学生潜能、教师工作效率、甚至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准则。

2.2体育教师队伍

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的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不尽心尽力,常常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2.3场地和器材不足

现在好多学校普遍存在这个问题:资金短缺,因此学校连最起码的场地都无法保证,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不起来,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仅有的器材也是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安全性也未得到检测,有可能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中受伤,安全得不到保障。

2.4家长对学生健康的态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随着社会的压力,升学的压力,许多家长认为考上大学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考上大学孩子才能修成正果。学生从初中到高中,整天披星戴月,踏着比成人朝九晚五更紧张的学习节奏,很少有时间能进行体育锻炼和其他业余活动。而对于家长也是更侧重于智力。而对于孩子的体质问题,家长们则表示那是四五十岁的问题。尽管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学业负担重,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均表示怜惜态度,但是为了孩子所谓的将来,很少有学生家长向学校提出质疑。

2.5现代社会方式的不良影响

我国学生超重和肥胖问题严重。究其原因,饮食不合理是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家长的过于溺爱和营养知识的贫乏,使得相当数量的孩子养成挑食,偏食和厌食的不良习惯。现在有些孩子不吃早饭,有的用零食,垃圾食品当作早饭,有的热衷夜宵,不恰当的减肥。这些行为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发育和体质健康。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能够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少之又少。他们表示,长时间上网,熬夜玩游戏等成为主要休闲活动以及排解压力的主要形式,掠夺了他们体育活动的时间,并成为了没有时间运动的理由。

睡眠和作息对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和体质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青少年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的现象却相当严重。

3增强学生体质的对策

3.1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未来

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责任观,重视学校体育,这样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课程的设置,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等问题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3.2学校要切实落行体育政策和文件精神

学校应当将学校体育责任落实到办学目标上,落实到教育教学行动上,要重视升学,但不能以学生健康为代价换取升学率。学校要开展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以上。此外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体育课之外,还可以根据本校自身特点加以创新。

3.3学校要完善学校体育安全措施

安全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因为意外事故是造成中小学生伤残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的安全机制,不断加大学校硬件,软件的建设。在学校体育工作中通过设置体育知识,安全知识的宣传栏,提示牌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与教育。

3.4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体育联动机制

促进学校,家庭和社区一体化,以学校体育为主导、社区体育为依托、家庭体育为基础,设立分别由任意两者相结合的体育一体化项目小组,各项目由三者代表负责。在该一体化网络模式中,学校是主导力量,要主动向社区、家庭靠拢,并给予技术方面的指导。在家庭中,家长要积极配合并参与学校、社区的体育活动,同时还要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68-75.

[2]刘学良.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J]运动,2012(8):135-136

[3]谢敏,王建军.我国中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学分析与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