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浅谈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吴嫱鑫

吴嫱鑫山东省招远市齐山镇十字道初级中学265413

今年我第一次做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并不上手,在翻看班级学生档案的时候,我发现班里的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不少。总以为这些孩子们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即使有单亲家庭的学生也只是零星几个,却不想40人的班级里面竟有9名学生是单亲家庭子女。因为自己的同学中有单亲家庭的,所以对于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我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关注得比较多。班里的这9名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中途丧母或是无父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各有差异,情况非常复杂。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身上主要出现了以下问题:首先,逆反是他们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单亲,这些孩子极易成为其他孩子奚落、欺负的对象。他们渴望尊严,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在言行上他们刻意表现得与众不同,希望得到家长、同学、老师的关注,因此经常违反纪律,经常以各种理由不完成作业。其次,自卑也是学生表现得比较明显的现象。由于他们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当变故突然出现,他们无法接受现实,不能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他们心理没有成熟,不能体会父、母的生活,不能理解父、母的苦衷,他们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每当听到别的学生谈论自己的爸爸妈妈时,他们总会黯然地低下头或避而不听。这使他们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哪里,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这些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这样如何能够好好学习,如何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呢?再次,自闭也是学生比较明显的表现。特殊的家庭让他们感到自卑,变得胆怯,没有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有戒备、厌烦,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和父母,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久而久之便出现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最后,早恋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在早恋的孩子们中间,单亲家庭的子女会占相当的一部分。在单亲的家庭,无论孩子失去父亲还是母亲,对于他们的心灵都会产生一种创伤。尤其是父母亲彼此离婚又重组建新家庭后,孩子对另一个家庭成员从心理上难以接受。毋庸置疑,对孩子的关心则成为了一种淡化的行为。没有了被关注、被照顾、被疼爱,他感受不到爱与归属。很明显,他的基本需要中,就有这样的缺失存在。即使是我们成年人,平时很少有家人关心你,那突然有一个朋友很关心你,你会不会感动?会不会产生一种别样的感觉?如果是异性,那你又何以抗拒这难得的内心需要的满足机会呢!他们要找一个倾诉知心话的朋友,这就是单亲家庭子女早恋的原因。

这些现象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表现得比较明显的。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学校和家庭应该如何呢?

在学校与这群孩子接触最亲密的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作为老师我们应做到:

1.在学生面尽量前少谈单亲家庭、谁的父母,可以说家长。

2.别特意表扬哪个同学的父亲、母亲很关心他,在学校就谈学习,少谈家长里短。

3.别特意地去可怜或同情单亲家的孩子。因为他们心里很要强,他们不需要可怜,他们需要的是开心的玩或参加什么活动让自己充实起来。

4.因为很多亲戚、朋友、父母的同事都在说他单亲家庭的事,他们怕,所以,老师这方面要尊重他,抓他们的学习,找到他的优点,让他所有追求、爱好什么的。因为他们回家,就是那样的环境,肯定喜欢多待在学校,希望学校方面能给他更多的自信吧。

5.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教育,跟人说话很冲。他们也不是很好的沟通对象,所以要少谈,多分享,保持正常关系,别太情迷。

在家里,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当家庭突然发生变故,父、母会更加怜悯孩子,什么事都依孩子,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包容他们所有的过错。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

2.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

3.简单粗暴不可取。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了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温暖”,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切忌简单粗暴,要注意正确引导。

4.孩子不是唯一的支柱。失去配偶之后,许多家长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但如果期望值过高,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

5.注意性别角色教育。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父亲的女孩或没有母亲的男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所以,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