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共享教育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新常态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共享教育初探

刘吉娥

邵东县宋家塘街道办事处湖塘小学422800

摘要:现阶段比较突出的主要问题就是社会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是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所以本文主要探究的就是在新常态背景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如何进行共享教育,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想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留守儿童;共享教育;措施

引言:由于社会精进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进程务工人员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大部分农村居民都外出务工,只能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让农村的亲友或者父母的长辈进行照顾,这样就会形成比较特殊的群体,就是“留守儿童”。

1.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共享教育的意义

对于共享教育而言,主要指的就是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引导教育公平与教育精准扶贫,让全体成员都能享受到比较优质的均衡教育成果,进而为孩子提供出比较优质的教育。进一步意味着,不管是随迁子女,还是留守儿童,都要享有和其儿童受教育的权利。该理念的提出,能对留守儿童的均衡教育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真正的教育共享。

2.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都不在自己身边,所以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不能得到父母的及时指导和关爱,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委屈感,甚至部分孩子认为父母已经远离自己,父母不是很关心自己,不能理解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善家庭生活,为了让自己在日后接受更好的教育,长期下去就会产生负面心理,性格上比较,甚至还会出现逆反心理。其次留守儿童存在不良的行为意识和生活习惯,他们几乎都是由自己的爷爷、奶奶作为自己的监护人,所以会出现溺爱孩子的现象,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力,在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就会受到他人挑唆形成不良行为意识和生活习惯,甚至还会迷恋上网等现象。

3.对农村留守儿童解决的措施

3.1使用师爱守护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都不能陪在自己的身边,导致亲情上出现缺失现象,他们的内心想法和心里话不能和长辈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教师应该扮演好父母的角色,要关心、照顾孩子,还要努力改善师生关系,经常和父母谈心以及交流,使用教师的其来弥补留守儿童确实的父爱和母爱,让教师成为孩子们生活以及学习中的顾问和助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2实施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补偿亲情的缺失

留守儿童常年在亲情的确实下,缺少父母的时刻陪伴和关爱,他们对生活极易缺乏热情,提不起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或者联谊会等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例如:在班级内举办儿童节联欢会,或者班级哪位学生过程日,其他学生可以制作生日祝福卡片、绘画、书法等作为生日礼物等等。这样能引导留守儿童对生活充满美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能补偿缺失的亲情,让学生之间都能相互帮助,体会这个充满爱的大集体,利于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3.3为留守儿童与家长搭建爱心桥

孩子对父母在感情方面的依赖是其他感情不可替代的,通常情况下外出务工的父母都会有孩子很多钱,却不和孩子及时交流和沟通,甚至常年在外,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情感饥渴。所以教师应该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动员学生家长要定期通过电话或者视频等方式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还要抽出时间回家看看孩子,教师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把孩子在学校的吃住、学习状况都要及时向家长反映,和家长做到及时的交流,利于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让留守儿童和家长相互表达情感。例如:母亲节或者父亲节、父母的生日等,让学生制作精美的生日卡片以及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加深孩子和父母间的交流。教师只有尽心的为留守儿童和家长搭建爱心桥,长期下去就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4父母要建立明确的教育责任理念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建立起相对来说比较明确的教育责任理念,父母虽然长期都在外务工,但是也应该肩负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只有这样才形成家校与社会的联动教育机制,实施促进孩子的有效教育。父母应该定期和学校、教师、孩子的监护人等进行沟通,能及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及时和孩子沟通情感,培养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家长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意识到父母亲情和家长监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教育子女的责任感,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3.5学校要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

要想建立农村基层教育部门,应该和团委、妇联以及工会等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整合,深入分析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状况,将其相关的典型案例实施宣传教育,另外还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开展转型整治,现阶段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发展中较复杂的一个问题,所有由家校和社会组成的联动机制,能充分的发挥出合理,能较好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当地的政府部门应该专项整治校园的周边环境,对无证经营的网吧留有未成年人上网的违法行为要做到严厉打击,这样做的目的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改变学生的前提下要从学校入手,首先学校可以向政府建议建立相对来说比较正规的活动中心,让学生由良好的娱乐场所;其次学校应该和警方合作,切实将留守儿童的安全工作做好。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多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和孩子家长及时的沟通联系,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要教师的疏导和解决,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贾勇宏,范国.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职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1):85-91.

[2]陈国维.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发展困境及解决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65-66.

[3]谢瑶.我国“211”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现状与特色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08):54-57.

[4]李生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措施[J].文学教育(下),2018(0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