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韦福海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卫生院中医科530804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医针灸联合手法对颈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医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n=25)与对照组(n=25)。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中医针灸结合手法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2.0%)远远高于对照组(68.0%);两组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采取中医针灸结合手法治疗,可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针灸;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颈椎病类型,患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患者临床多表现出眩晕、颈椎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临床应用中医针灸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局部血流速度,改善患者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发挥临床治疗疗效【2】。以下本组研究就对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临床应用中医针灸结合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具体的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5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到院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且患者均符合临床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为患者均无骨性关节炎以及肝、肾和血液系统疾病,也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可应用随机数字表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在研究组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男性有11例,女性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14例,患者年龄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5±10.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有15例,且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年龄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12.3)岁;对比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一般资料(年龄、病程、性别比例),不存在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进行常规西医药物治疗,使患者口服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每日2次。

研究组:应用中医针灸结合按摩手法治疗,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端坐位,对患者颈背部胸锁乳突肌、上肢肌肉、斜方肌及项韧带等施以揉、滚和拿等手法,使其充分放松,以点按、理筋和弹拨手法为主,依据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肌肉走向,加以重点治疗。同时,以长度为40mm,直径为0.32mm毫针,以平补平泻法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风池穴、完骨穴、四神聪穴、百会穴、天柱穴、晕听区与颈夹脊穴,留针时间为25min。而对患者风池穴、颈夹脊穴,还可以加用电针疗法,每日1次,两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周期为1个月。

1.3疗效评价[4]

通过观察对比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具体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显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眩晕、恶心或头痛的症状,半年后未见复发。有效:经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症状偶有加重。无效: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的总和。

1.4统计处理

研究采用SSPS20.0统计软件,计数用率表示行x2检验,有统计意义(P<0.05)。

2结果

对于研究组与对照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证实研究组中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针灸结合手法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2.0%;对照组有效率达到68.0%;两组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见表1。

注:经X2检验,与对照比较,*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较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病人群开始表现出年轻化趋势,为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相较于西医治疗方法,能够取得较好效果。中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属“眩晕”、“头痛”范畴,在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应该活血通络、祛风化痰除湿治疗,应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采取中医针灸结合手法治疗,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局部血流速度,改善患者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可以提升临床治疗疗效【5】,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在本次研究中,采取中医针灸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相较于西医治疗方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升高;研究组中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针灸结合手法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2.0%;对照组有效率达到68.0%;两组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多采用中医针灸和手法治疗,针灸能够使颈椎基底动脉得以充分扩张,增加脑血流量,明显改善病损脑组织血氧供应减少了血流承受的阻力,促进了局部的血液循环;手法可以使颈背部的肌肉得以松弛和缓解,改善颈椎的稳定性,消除眩晕,发挥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联合手法能够有效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靖,邓志,代雷.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2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2):248-249.

[2]王冠.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2):33-34.

[3]周靖,邓志,代雷等.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2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2):248-249.

[4]张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41-42.

[5]田小成.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6,6(2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