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耐磨地面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建筑工程耐磨地面施工技术

余海鸥

广东省深圳市518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地面工程属于其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并且与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其中,对于耐磨地面施工技术来讲,其在现阶段建筑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应用质量已经受到社会所关注。所以,本文将重点对建筑工程耐磨地面施工技术予以着重阐述,以此来提升其应用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耐磨地面;施工技术

引言:我国建筑工程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而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所以社会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中,地面施工属于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地面面层存在多样性的特征,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地面施工的复杂程度。因此,对建筑工程耐磨地面施工技术予以不断的研究,对于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一、耐磨混凝土地面的适用范围

现阶段,耐磨材料以及耐磨混凝土等在我国有着很快的发展态势,并且因此涌现出多种新型的耐磨材料。其中,非金属耐磨混凝土地面以及金属耐磨混凝土地面是耐磨混凝土中的两大类别。对于非金属耐磨混凝土地面来讲,其骨料以高硬度矿物材料为主,而金属耐磨混凝土地面,则骨料以铁屑和普通中细砂为主。在对耐磨混凝土地面的优点进行分析后可知,耐磨、高强、抗冲击、不起尘以及维护费用低等是其突出的优势,所以在人员密集场所,例如,潮湿、医院等建筑较为适用。

二、简述混凝土耐磨地面的原理

对于混凝土耐磨地面来讲,为了保证其具有耐磨的功能,通常会在其中掺加耐磨材料。此外,鉴于混凝土耐磨地面有着硬度高、耐磨性突出以及强度大等特点,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混凝土耐磨地面的应用,可以避免传统混凝土地面所存在的病害,例如,裂缝或空鼓等,同时有助于施工工艺流程的简化,对提升施工效率,缩短工期等方面有着一定帮助作用。

混凝土待搅拌完成后,施工人员需对其进行振捣,并注意振捣的密实程度需满足设计要求,随后使用滚筒来将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光与抹平处理。之后,在混凝土中加入耐磨骨料与砂有效增强了混凝土地面的耐磨性,具备了耐磨高强度地面条件,其表面具有高强度、较好的抗冲击性能以及耐磨性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金刚砂骨料具有耐腐蚀、高硬度的特点,因此在材料运输、用量、储存、包装等方面都应当按照产品说明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人员在完成楼面的泌水处理工作后,对耐磨撒布材料进行全面抹平与压光,确保浇筑施工工作一次性完成。

三、地面施工内容

混凝土浇筑地面的施工主要内容,由三个施工作业阶段组成:首先是施工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掌握控制光滑度与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准备;其次是施工中期,其中包括浇筑混凝土、打磨以及撒布耐磨材料;最后是养护时期,其中包括地面的养护、切割、处理等工作。在材料进场后,必须要通过相应的检测程序,经检测合格才能进场使用,在材料进场之后应当要注意材料的存放以及看护工作,金刚砂等材料的存放时间根据规范要求一般不超过60天,一旦材料发生变质则禁止使用并及时处理。

1、准备阶段

在混凝土浇筑地面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技术人员应当检查施工场地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的处理要求,如土质承载力是否达到要求等。在室外尽量选用大型碾压机械进行碾压,在室内选用小型打夯机进行地基夯实处理。如有必要,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项目部可组织专家论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保证混凝土地面耐磨以及光滑性。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面层出现外露石子而影响地面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除了加强对集料级配、配合比、水灰比的检查,还要加强对混凝土的振捣范围、振捣频率、振捣时间的控制。项目部应重视耐磨地面的各项指标,如防滑性能、抗压强度等。应对楼面平滑度进行调控,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洁净,保证建筑主体的建筑效果。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先清除垫层表面杂物、油污等。如果混凝土垫层表面沾上油污,可通过使用较高浓度的碱试剂进行清理。在浇筑混凝土地台之前应当保持相对合理的湿度,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先用水进行湿润,同时混凝土的搅拌、浇筑、配合比、表面处理工艺、添加剂含量等应根据设计及施工规范进行,并且做好抗沁水的准备工作。在垫层表面不能出现积水现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优先选择泵送的输送方式,混凝土浇筑应当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完成施工场地内的分格缝的划分,能够确保一个分格缝内混凝土施工的一次完成。

2、施工中期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先洒水进行基层湿润,在浇筑点与下料点存在较大高差的情况下,混凝土尽量使用溜槽进行下料,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的产生。若混凝土下料分布不均时,可采用局部振捣的方法使其均匀分布,浇筑混凝土时应确保集料分布均匀以保证其强度均匀,同时严禁采用砂浆进行补充振捣。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对地面表层的损坏,施工人员应在材料耐磨作业中期穿平底鞋进行作业,在作业后期则穿纸质防水鞋进行施工。在完成混凝面层泌水处理后,进行混凝土地面表面加工,进行控制标高及材料耐磨施工。在此之前,施工技术人员要穿着平底鞋做好防护准备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作业,在施工后期施工技术人员穿纸质防水鞋进入施工场地。当完成浇筑混凝土时,使用相关设施来防止泌水,通过监理批准后方可进行相应材料的作业。

3、地面养护

在养护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如果疏忽对混凝土地面的检查,就不能及时发现地面施工的缺陷与质量问题。只要施工人员在养护中发现施工质量缺陷应先进行处理,如建筑地面的施工缝、阳阴角等部位产生的缺陷。如果在夏季施工由于气温较高施工人员地面布置草袋,并定期对地面进行洒水保持湿度。在养护后期工作过程中特别预防和关注砂石外漏情况,如果石子外漏则第一时间清除石子进行修补。一些墙边、柱边、死角部位通过机械无法打磨到的地方,则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打磨,同时强制要求施工技术人员穿平底鞋,从而能够保持地面光洁不受破坏污染。在完成耐磨材料施工后对施工缝进行切割,结合实际情况,一旦地面混凝土强度过大可通过使用切割机实现专业切割,设置的收缩缝的间距是以结构支点(一般为柱间距)作为参照,收缩缝的宽度根据施工现场来确定,而收缩缝的深度则根据混凝土的厚度来确定。在施工缝处按茬过程中,剔除接触面松散的石子,并且施工技术人员在接触面涂刷水泥砂浆。为了消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碰撞、磨损、污染等情况,通常在施工缝的两侧需要施工技术人员采用施工机械进行压光、打磨,从而能够进一步控制其地面的平整、光洁均匀程度。除此以外,其耐磨材料施工、水性养护完成之后,同时需要采用养护剂进行养护,从而确保地面表层具有一定的湿度,增强施工成品的强度并使其免受污染,同时缩短了养护期时间,一般需要两天即可以完成养护。在完成养护工作后,即可以进行项目的拆模作业。在拆模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谨慎小心避免破坏成品,一旦发生破损,则需要采取有关措施展开对应的补救工作。

结语:对于耐磨地面施工技术来讲,由于其存在不起尘、抗冲击性好以及耐磨等优点,使得其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耐磨地面施工技术的发展,并需要对耐磨地面施工技术实施中的各项环节予以掌握与了解,并以此来有针对性的优化与完善,对于加快耐磨地面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秋颖.民用建筑地面施工技术要点[J].门窗.2014(04)

[2]郑惠萍.浅析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存在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5(06)

[3]李福君.浅谈民用建筑地面施工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