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德育中感恩教育的意义及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小学德育中感恩教育的意义及实践

徐青华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雅居乐小学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感恩教育在当今社会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孩子是每个家庭的中心,当代小学生往往普遍缺乏感恩之心,情感淡漠,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为了树立并养成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现阶段,许多学校都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但普遍存在活动形式化、学生感悟不深刻的问题。本文从小学生广泛存在的道德情感问题引入,从多方面分析了当代小学生情感淡漠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德育教育中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方法,以号召全社会重视小学生的感恩教育。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生;父母

我国具有悠远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孝道文化、知恩图报一直是我们推崇和发扬的优良传统美德,让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与师长都要时时心存感恩之心。感恩是一项基本道德准则,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改变,孩子成了每个家庭的重心,孩子根本没有感恩父母的意识,不懂父母的艰辛。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之后,性格往往存在极大缺陷,不能正视挫折,无法接受失败,甚至对社会抱有仇恨之心。因此,广泛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助于家庭和睦,对小学生的性格养成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1.感恩教育的含义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让受教育者认识到自己的角色,作为学校、家庭或社会一员所担负的责任,从而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当前小学生感恩教育面临的问题

2.1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许多家庭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与专业特长,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成绩、寻找课外辅导班上,认为只要保证孩子吃穿不缺即可,再加上祖辈老人对孙辈的过度溺爱,对孩子的一切请求都无条件满足,导致孩子与父母情感疏离,在家庭之中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懂得关心和理解他人,更不知道什么叫做感恩。

2.2学校方面

目前,应试教育仍然是中国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把学生的成绩好坏当做划分优等生与差生的唯一标准,也将成绩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大多数教师往往十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德育教育。

同时,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留于表面形式,缺少一些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此外,过于繁重的家庭课业负担也使学生很难拥有全面深入学习感恩教育的机会。

2.3社会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社会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攀比、拜金等不良社会风气渐渐吹进了校园,学校里学生们互相攀比家庭条件的现象日益突出,导致孩子对父母和家庭的感恩之心逐渐丧失。

此外,网络、电视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对是非的判断能力有限,网络虚拟世界会使孩子们逐渐丧失与人交流时的真诚与热情。

3.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

感恩教育对当代小学生来说势在必行,实施感恩教育,无论对孩子本身,还是家庭、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家庭而言,孩子能够充分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有效避免了许多冲突,促进了家庭和谐。

其次,对社会而言,心存感恩之心,能够有效地拉近社会成员之间的感情距离,有益于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让人与人之间多一分理解,少一分猜疑。

再者,时常怀感恩之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让孩子们从小就体会到父母及社会中其他人的不容易,在得到别人的爱与帮助时,会在心中形成一种行为暗示,指导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以关爱之心对待他人,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他人,并尊重自己,胸怀宽广,乐于助人。因此感恩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4.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方法

4.1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促进感恩教育

4.1.1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感恩教育离不开家庭成员的努力,教师在进行感恩教育活动时,可以充分发动家庭的作用,在学校为学生布置回家做一次家务,给爸爸妈妈写一封感谢信等充满爱心的活动,让学生描述出父母的表现,并说出自己的感想。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跟踪孩子任务完成情况,了解活动对孩子的具体影响。

教师可以将学生们的体会感想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丰富孩子们的内心情感世界,让孩子们用心去做,用心体会。

4.1.2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们今后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每一项教育活动应当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力,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如,在进行语文课堂授课时,可以将课堂内容与生活进行密切联系。《我的成长树》这一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前充分收集与自己的成长有关的照片、东西,同时让家长参与到收集过程中,与孩子一同回忆成长中发生的趣事和感动,采用图集、视频等多种呈现方式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分享,让大家共同感受爱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课文宣讲,让每一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都参与进来,不仅顺利学习了课文,也让孩子们在预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爱,形成了感恩的价值观。

4.1.3学校应加强对感恩教育的宣传,多组织各项活动。

要想开展有效的感恩教育,首先学校应足够重视,注重对感恩教育活动的宣传。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各项资源,成立德育教育办公室或德育教育指导监督小组,对整个感恩教育教学的活动与实践进行设计、实施和监督,开展班内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等。

(1)班内活动

可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自行设计班会环节,准备材料,教师对班会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发动学生们进行交流讨论和思考。同时,不同班级之间还可以进行经验的交流,促进感恩教育活动更好发展。

(2)校内活动

学校可以在校内宣传栏、黑板报上进行感恩教育宣传,通过宣传标语、漫画、图片等标志让孩子们随时随地感受到感恩教育氛围。

学校还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诗歌朗诵大赛、讲故事比赛、家庭摄影大赛等多种方式进行感恩教育,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

(3)校外活动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也是一种有效方式,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养老院献爱心、为环卫工人送温暖、公交车上让座等活动,把感恩教育和礼仪相结合,让孩子们学会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爱心、懂礼貌,对父母、老师、同学、社会常怀感恩之心的人。

4.2引导学生树立感恩观念

4.2.1强调感恩的认知

认知,指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看法。开展感恩教育的前提,要让孩子们对感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感恩教育的理论有着正确、规范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们的道德认识开始,有计划地向孩子们讲述感恩的情感,让孩子们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和教育观。

4.2.2培养感恩的情感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体验。培养孩子们充满感恩的道德情感,是成功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对感恩的正面实例和反面案例进行对比,来引起学生们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培养孩子们积极、正确的道德情感。

4.2.3提高感恩的意识

道德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区分为个体道德意识和群体道德意识,两者的统一,即表现为人们共同承认和遵守的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培养感恩意识,是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前提。意识的培养应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不断举例、讲解,将感恩意识植入到学生的心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实践来正确引导孩子们道德认知的发展方向,帮助孩子们正确处理遇到的道德冲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

4.2.4鼓励感恩的行为

道德行为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人的道德认识的外在具它是人的品德作评价依据的外在具体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衡量人道德品质的一项重要的客观指标。教师首先应树立一个感恩的正确榜样,鼓励学生们对身边的人进行感恩。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学校应利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发动家庭及社会力量,加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树立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温志旺,刘建荣.刍议小学生感恩教育[J].德育园地,2011(10).

[2]汪田喜,王子环.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感恩的人——铜陵市长江路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校长,2012,(7):4-6.

[3]樊新红.感恩教育——小学德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J].青年时代,2015(19):236-236.

[4]王养娟.小学生感恩教育初探[J].素质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