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电站工程枢纽设置的方案比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水利电站工程枢纽设置的方案比选

季爱建郭建军

季爱建郭建军

(浙江省正邦水电建设有限公司310051)

摘要:本文针对水利电站工程枢纽设置方案进行探讨,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为工程技术人员方案选择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水电电站;工程枢纽;方案比选

1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水电枢纽工程建设方案设计为研究对象,该工程主要用于水利发电,兼并航运和灌溉等功能。水利工程库容为2950万m3,正常水位为26.5m,工程设置航道长32km,灌溉面积1.74万亩。水利发电点机容量为48MW,平均发电量达2.42亿kW?h。

2工程布设要求

该工程主要由拦河闸坝、船闸、灌溉引水闸等构筑物建筑而成。其中,拦河闸坝为敞开式,并与河床水流方向垂直。拦河闸坝与电厂和船闸相邻,经水利计算可知,拦河闸坝共需设置19个宽度为14m的过水孔,墩顶高程为33.5m,闸室全长为17m,闸坝顶部设置桥面供车辆通行,桥宽5m。溢流堰为底流式消能,其后设置消力池。

水电站设置于河床岸边,厂房由主、副厂房、员工生活和管理用房等构成。主厂房内设有4台发电机组,每台容量为12MW,安装间与主厂房相邻,副厂房设置于主厂房下游位置,水电站内还设有110kV变电站和综合办公楼等结构。

船闸位于原河床主航道,全长120m,宽为34m,其中有效宽度为16m,门闸上游水深2.5m,下游为3.5m。两岸以土坝连接,具体坝长以枢纽实际布局而定,宽度设为5m,顶部高程为33.5m,选用干砌石进行护坡处理。

3坝轴线的选择

以上一阶段推荐的坝轴线为上坝线,在该轴线下游120m处拟定一条轴线为下坝线,对两条坝轴线进行枢纽布置及技术经济比较。

3.1方案布置

根据地形、水力条件、施工条件及运行管理条件,选取上坝线枢纽布置代表方案为:船闸位于东江河道的右岸侧,电站厂房位于左岸侧,船闸与厂房之间布置19孔闸坝。由于上、下坝线相距只有120m,其地形、水力条件、通航条件、施工条件、运行管理条件两坝线基本相同,选取下坝线枢纽布置的代表方案为:船闸位于东江河道的右岸侧,电站厂房位于左岸侧,闸坝布置同上。

3.2坝轴线比较

1)地形条件比较

上下坝线所在位置均为河谷地貌,由山体形成“V”型地形。上下坝线左侧均有一山体,下坝线左侧阶地尖灭,河床紧接山体,河床较窄,不利枢纽建筑物布置。而上坝线左侧阶地较宽,河岸距山体较远,河床相对较宽,有利于枢纽建筑物布置,且无山坡滑移、坍塌的风险。故上坝线优于下坝线。

2)地质条件比较

上下坝线的坝基础,可选用下伏砂砾石层作为持力层,上坝线砂砾石层沿轴线分布比较均匀,厚度变化小,加固处理质量易于控制,下坝线砂砾石层沿轴线变化较大,加固处理施工质量较难控制。砂砾石层的埋置深度,两坝线相差不大,从砂砾石层加固处理,施工质量的控制角度而言,选择上坝线为好。

3)通航条件比较

上下坝线都将船闸布置在河床右岸,与现有主航道一致,从地形、地势以及船闸出口水流条件比较相差不大。

4)施工条件比较

下坝线,左岸阶地尖灭,河岸紧接山体,左坝头距山后大河村仅100余米,施工期对村民干扰较大;生产、生活设施不便就近布置;上坝线,上游有较宽的阶地,生产、生活设施可就近布置于阶地上,左坝头距山后大河村相对较远些,施工期对村民干扰相对较小。其它施工条件两坝线相差不大。因此,施工条件亦以上坝线为优。

5)电能指标比较

由于两条坝轴线距离仅120m,上、下坝线的坝下水位差别不大,因此,两坝线发电能指标相差不大。

6)水力条件比较

枢纽河段较顺直,闸坝布置于河床的中间,闸坝泄洪时流态较好,两坝线无明显的差别;船闸不论布置于左侧或右侧,均可处于河床的深弘线上,且上下游引航道都较顺直;厂房不论布置于左侧或右侧,进水和尾水水流亦较顺直,上下坝线差别不大。

7)工程投资比较

方案一和方案二机电设备相差不大,机电投资基本相同,仅在土建方面投资有差异。方案一将坝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坝土石方开挖量为60.8万m3,回填量为32.8万m3,土建投资1.62亿元;下坝土石方开挖量为64.6万m3,回填量为37.7万m3,投资金额为1.65亿元。对比上坝和下坝施工投资金额可知,上坝比下坝节省0.03亿元,因此,从资金角度来看,上坝施工方案最佳。

4枢纽布置方案比选

4.1方案拟定

根据选定的坝轴线,研究枢纽布置的最优方案。

方案一:电站厂房布置在东江河道的左岸侧,船闸布置在右岸侧,厂房与船闸之间布置19孔闸坝。

方案二:电站厂房布置在东江河道的右岸侧,船闸布置在左岸侧,厂房与船闸之间布置19孔闸坝。

4.2方案比较

1)地形地质条件比较

由于两方案在同一坝线上,其地形条件完全相同。坝基坐落在第四系地层上,河床覆盖层厚约10~15.5m,粉细砂、中粗砂、含砾粗砂、砂砾石层自上而下分布至基岩面。左岸厂房处基岩为强风化砂岩,厂房基础可置于基岩上。如右岸布置厂房,厂房处基岩为强风化砂岩,埋藏深度约在4.7~-9.25m高程,其岩芯非常破碎,岩质很软,作为厂房基础的持力层,需作处理。故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2)通航条件比较

东江现主航道在上坝线断面处是靠河道的右岸侧,船闸也要布置在右岸侧才能与主航道一致,满足通航要求;若将船闸布置在左岸侧,沥口河出口水流直接冲击下游引航道,干扰船只出入。因此方案一占优。

3)施工条件比较

厂房布置左岸,河床比较平缓,上游滩地较多,有利临时设施布置,而且料场在左岸,取料方便。如厂房放在右岸,施工场地布置比较窄,取料也不方便,故方案一显优。

4)水力条件比较

由于坝线上游河段河床宽度变化不大,且无弯道,水流顺直,故两方案水力条件相差不大。

5)电站投产时间比较

两方案工程量相差不大,施工难度无异,工期安排可相同,电站投产时间无差异。

7)造价比较

方案一施工工程量及投资如上述内容,而方案二中土石方开挖量为70.7万m3,回填量为36.9万m3,同时,方案二中基础加固费用也较方案一有所增加,从施工花费及加固费用而言,方案二较方案一造价增加0.02亿元。

从施工地形、水利和电能等条件来看,方案一和方案二在施工技术上均可达标,无显现差异。但就地质和通航条件而言,方案一施工明显较方案二简洁方便,且工程投资也少。方案二中将变电站设于岸右,不便于电力系统架设,需要跨河设置输电线路,增加工程造价。因此,从经济、施工、电力等角度综合分析,方案一由于方案二,推荐选用方案一。

5推荐的枢纽布置

经过以上坝轴线、枢纽布置方案的比选,本工程最终推荐的枢纽布置方案:

拦河闸以交通桥面中心线为坝轴线,左端与电站厂房相接,右端与船闸上闸首相接,两端分别用导水墙和导航墙分隔。水电站厂房布置于河床左岸,其左端为安装间,副厂房位于主厂房下游侧的尾水流道上,升压站位于安装间下游的河岸上,上游布置厂区管理楼。船闸布置在右岸主航道位置,闸室布置在坝轴线下游,其轴线与闸坝轴线相垂直,上、下游设导航建筑物。左岸土坝长98.6m,右岸土坝长63.1m,坝顶高程33.5m,分别与厂房、船闸相接。灌溉进水闸布置在右岸上游引航道岸边堤内坡脚,闸底板高程24.2m。引水涵管长110.5m,采用埋管方式,直径为1.8m,引水明渠穿枢纽段长561.6m,采用梯形断面,底宽为1.5m,边坡比均为1.5。

6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电站施工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为保证居民用电生活的正常进行,不同地区水利电站枢纽工程建设特征存在差异,而施工方案设置也各不相同。因此,应综合项目施工所在地地质、地理、航运、水利条件等,设计不同施工方案,比较方案造价、发电量、施工量等选择最佳方案进行施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