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班集体形成机制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优秀班集体形成机制初探

彭艳君

彭艳君(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广东深圳518100)

摘要:本课题团队对优秀班集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研究,初步提出了我们所认为的一个班集体是否优秀的五条参考标准,以此制定出相应的《班集体建设阶段表》,在实践中,我们形成自己的观点:法治而非人治,践行民主管理,建立教育预案。

关键词:优秀班集体法治民主教育预案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9-088-01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集体,我们认为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班集体是一个以学生文化为特征的社会群体,它传导和积淀着班级制度的社会文化基因(教育目标、规范和组织模式)。

2.班集体又是一个以教学为中介的共同活动体系,它以课堂教学为中介,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社会化的共同学习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整合因素。

3.班集体还是一个以直接交往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正是交往和人际关系动态地反映了集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集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标志着集体形成的过程。

4.班集体是一个以集体主义价值为导向的社会心理共同体,集体心理的统一性和社会成熟度综合反映了集体主体性的水平。

为此,我们提出了衡量一个班集体是否优秀的五条参考标准:

1.是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

2.是否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3.是否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

4.是否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是否有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

依据以上我们对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我们通过认真组织,切实进行了以下实践研究。

1.早在2013年,课题组成员加入“教育预案草根研究群”,在群内与全国各地有志于教育预案研究的老师一起,经过提出问题、群内讨论、研讨后整理、抵达问题本质的探讨流程后,总结归纳编写出相宜的教育预案。目前草根研究团队由深圳方庆老师引领已正式出版《给班主任的48个教育预案》。

2.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我们共拟了一份“完美”的班规,在课题组成员的3个班级中施行,观察记录班规的落实情况,并分析班规所起到的作用。9月和10月,3个班的班规在班主任的极力推行和维护下,确实起到了稳定班级的作用。11月及之后班主任“无意间”忘记班规的存在,而在学期末的评价结果显示,3个不同层次实验班级的班规都存在着明显的名存实亡的问题,由此可见,“完美”班规对于班级的管理或有助益,但是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却几乎没有帮助。

3.2016-2017学年两个学期,我们再次选取另外3个班级进行观察,这3个班的班规由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决定。课题组成员不介入到3个班的班务活动,只做观察工作。学期末的评价结果显示,3个班的班规依然可以运作。此外我们还发现,班规涵盖面有限,当出现新的情况时,我们延用的学生讨论的方式虽然使得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存在效率过低的弊端。

经过以上实验及各方面观察,关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机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法治而非人治

我们强调法治,而非人治,一定不要班主任的专制。所谓法治,在我们的理解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最基本的层级是班主任或者班委会写就的班规。学生在这样的班规下,所思只有如何避免被惩罚和如何获得奖励,当外在的惩罚和奖励不能持续时,班规流于形式也就很好理解了。在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六个层次中,最高也只能达到第二层次,即工具性的利己主义的定向阶段。

“班级公约”层次,是我们所理解的法治的巅峰。可是也正因为它的高不可攀,所以它并非我们所建议的法治方式,而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方向。我们更倾向于大部分班主任尝试“班法”,在促进优秀班集体形成的过程中,不断追求“班级公约”。

第二,践行民主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严格意义上来说,民主管理并不是管理措施。但是民主的思想,对于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我们认可的优秀班集体,都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实施了民主管理。学生共同商定班规,体现了民主的思想,所以更有成效。

我们在此提出民主管理,针对的就是现今中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专制。这里所谓专制,不仅仅是管理手段上的专制,更多的是指教师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牵引下正在奴化学生,或者正在培养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的“顺民”。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很多经常拿“优秀文明班”的班级,在我们看来并不优秀,因为对于某些目标(如成绩)的极端追求,正在悄无声息地磨灭着学生的个性——学校成为了加工厂,学生成为了产品。

实施班级民主管理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即在班级管理的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的各个阶段,都让学生参与进来,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实施管理活动;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如干部轮换制度、定期评议制度、值日生制度、值周生制度、定期召开民主教育活动制度等。

第三,建立教育预案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班级的人、事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作为领导者身份的班主任老师如果对于班级的常规事物和突发事件处理得马马虎虎,即使当时感觉事件已经平息,但实际上可能埋下更深的隐患,一旦有新的火星出现,面临的可能就是更强烈的爆发。有的可能一直都不爆发,但学生甚至教师内心中的小疙瘩并没有消除,会潜在地影响到班级生活的其它方面,这也有悖于我们对于“团结、友爱、和谐”班级环境的追求。

教育预案,可以让我们在相对闲暇的时间里,提前思考即将面对的问题,以免临时抱佛脚之忧。也可以将现成的教育预案先思考内化,而后在实践中调整修改,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预案。我们可以直接参看《给班主任的48个教育预案》。由“班法”约束和规范学生行为,民主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育预案处理突发事件,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领域可以游刃有余。

以上关于班集体建设常规管理方面的措施,不敢保证一定可以让班级成长为优秀的班集体,因为班集体的成长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对于优秀班集体的常规管理工作,一定可以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殿坤编译.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一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2.汪明帅编著.《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3.劳凯声主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