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中的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地面气象观测中的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

闫乐方

新密市气象局河南新密452370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新密市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实际,对地面气象观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质量控制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常见问题;质量控制

引言

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东麓,境内新农业产品种丰富,盛产小麦、玉米、大蒜、密香杏等作物。新密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气象灾害包括暴雨、干旱、大风、寒潮、冰雹、雷暴,这些灾害性天气常常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自新密市气象局投入运用新型自动气象站以来,促使以往传统的观测模式得到极大改变,对于观测项目、编发报任务以及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均作出了适宜调整,进一步提升了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以及自动化操作水平,也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提供更为有效的数据依据。但是,由于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仪器始终处于不间断运行阶段,在地面气象观测中难免会发生各类故障问题,亦或数据异常问题,从而对地面气象观测的顺利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对地面气象观测中的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以不断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

1自动气象站故障问题分析及处理

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测报人员一旦在值班过程中发现在新型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页面上显示“观测失败次数”较多。应该先将主程序关掉,接着重新启动计算机,随后开启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弹出“打开自动站失败”的提示,将没有办法获取相应的观测数据。假如在这之前未发生复杂天气现象,供电也没有异常,在对备份计算机进行更换之后,发现自动气象站仍旧没有办法正常打开,则意味着测报软件比较正常;采集器电源插头插座和采集器指示灯都无异常;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各种接口加以检查,假如连接不牢靠就应该重新进行插拔,假如故障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测报人员可在监控操作软件界面上将采集器终端打开,之后输进“U”命令,假如采集器能够返回到未卸载的数据;输进“T”命令,便可返回至采集器时间。由此便能够获悉主采集器和采集器之间的连接线路均属于正常状态,通信线路也没有任何异常,则故障问题极有可能为采集器数据紊乱所造成的。这个时候应该对采集器进行复位操作,在复位操作之前,需要及时把采集器内的全部数据加以拷贝,在数据卸载完成以后,将所有的观测数据复制至对应的文件夹内加以存储,便于下次进行运用。在气象数据备份完成以后,应该第一时间重新启动采集器,其操作步骤依然是逐次关掉采集器交流、直流电源开关,等到指示灯不亮之后,开启交流和直流电源开关,若采集器指示灯可以恢复至闪烁状态,则在监控软件内一般会正常显示数据信息,这意味着故障问题得到恢复,确保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恢复到正常状态。

2地面气象观测中常见数据异常问题分析及处理

2.1时极值异常问题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假如某时次的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降水、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时极值由于分钟数据异常而对时极值的挑取带来影响时,时极值需要在本时次正常分钟实有记录以及经过质量控制处理过的正点值内去挑取。假如极值从本时次正常分钟实有记录中挑取,则极值和出现的时间需要正常进行记录。假如极值为经处理过的正点值,且该正点值为正点后10分钟内的代替数据、备份正点记录、前后时次内插值或者人工补测记录值,则极值出现时间记为正点00分。假如无法从上述记录进行挑取时,时极值应该依据缺测进行处理。

2.2降水观测数据异常问题

在地面气象观测过程中,一旦自动气象站观测降水量记录处在异常状态,应依据下述替代原则操作:在非结冰期间。降水量观测一般应以翻斗式雨量传感器记录为准,记录依据称重式雨量传感器以及备份自动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顺序加以代替。若没有自动观测备份仪器的时候应第一时间使用人工补测方式进行操作。在结冰阶段,通常需要采取人工观测记录进行代替。若在降水天气现象停止以后仍旧存在降水量观测数据,假如分析判断是传感器滞后所产生的降水(滞后降水量通常处于0.1~0.3mm范围内,且滞后降水时间不超过2h),则可以将该量累加至降水停止之前的那分钟以及小时时段内,否则便应及时将该量删除;在夜晚(20-08时)存在滞后降水,应依据前面的方式进行处理;若没有办法准确判断的应按照正常情况加以处理,同时需要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若翻斗式雨量记录降水量明显偏少或者滞后严重,则该时段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按照缺测处理,定时降水量则采取人工观测记录进行代替。

2.3能见度数据异常问题

在对能见度进行观测时,若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别存在显著错误,只需要对定时时次的天气现象记录进行人工订正,能见度记录仍旧以自动观测为准,允许自动能见度记录和该类天气现象并不匹配。假如能见度测报设备产生故障,亦或能见度数据出现异常,需要将非定时观测时次内的正点能见度数据依据缺测处理;而定时观测时次内的能见度数据需要进行人工补测,人工观测值一般需要保存于Z文件中的CW能见度以及VV段10分钟平均能见度内,而别的VV段的自动能见度数据一般依据缺测情况加以处理;A文件中采取人工观测值。能见度自动记录缺测时不采取内插处理,不用采取正点前后10分钟接近正点的记录进行代替。

3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控制对策

3.1严格执行值班任务

为了减少地面气象观测中的问题,确保地面气象业务质量,观测人员需要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值班任务,每日应该对当天的气象要素观测数据进行维护管理,按照测报规定实现日数据文件和相关文件的传输;此外,应积极落实好自动气象站气象要素数据文件的本地、异地备份和备份机数据的拷贝;还需要严格履行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做好交接班工作,填写值班日记,认真校对观测记录,最大限度减少地面气象观测业务错情的出现概率,确保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

3.2加强地面气象观测学习

为了尽可能适应现代化气象测报业务的开展,观测人员应强化气象测报新知识以及新技术的学习与更新。新密市气象局应按照本部门实际,加大气象观测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气象测报水平。观测人员自身在值班工作中也应及时总结经验,在碰到技术难题的时候均应第一时间请教他人,亦或上网学习对气象观测业务进行查找,逐渐完善自身不足,并且及时更新自身专业气象测报知识结构,促使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的顺利开展。

3.3加强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的维护保障

新密市气象局应该确保地面观测业务系统和气象装备保障能力同步,平时注意做好观测设备的检测时效,不要采用超检设备,防止仪器故障的发生。还应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建立气象观测装备分级保障和评价制度,认真梳理日常出现的气象观测设备故障类型以及清单,不断完善气象观测装备故障维修保障手册内容,并逐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设备保障职责,还应定期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进行巡检,及时进行维护管理,确保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可以长期稳定运行。

4结语

地面观测工作是各级气象部门的基础业务。气象观测人员应加强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知识以及新技术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业务技能,严格依据气象观测业务制度以及业务流程的要求进行,以认科学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测站值守工作中,尽可能降低观测设备故障问题以及气象要素数据异常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东,李惠.基层台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常见问题及处理[J].北京农业,2014(27):145-146

[2]赵玲,金雪,尹武令.基层台站地面气象观测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6,10(03).

作者简介:闫乐方(1992-),女,满族,山东济南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观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