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的临床诊治与预防

/ 1

早产的临床诊治与预防

蒲兴莲1宋昌宇2(通讯作者)

蒲兴莲1宋昌宇2(通讯作者)

(1平塘县通州镇中心卫生院贵州平塘558304;2平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平塘558304)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395-01

早产是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196~258天)之间终止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早产儿,其出生体重不足2500g,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因而有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早产约占分娩总数的10%左右。早产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早产儿即使存活,亦多有神经及智力发育缺陷。因此,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疗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措施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整理我院收治的分娩发生早产3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0岁,孕28~32周10例,孕33~36周25例,初产妇30例,经产妇5例。

1.2诊断标准

1.2.1先兆早产妊娠28~37周,胎儿体重不足2500g,有规律宫缩,宫缩间隔<10min,宫颈管消退<75%,宫颈扩张≤2cm者。

1.2.2早期临产妊娠28~37周,胎儿体重不足2500g,有规律宫缩,至少20min4次或4次以上,宫缩持续时间30s以上,宫颈管消退≥75%,宫颈扩张>2cm。

1.3早产的预测超声测量宫颈长度早期诊断和预测早产,宫颈长度预测早产首选经阴道超声检查了解宫颈管的长度和宫颈内口形状可以预早产的发生,在可疑前置胎盘早破及生殖道感染时,应用经会阴测量或经腹测量。

1.4处理治疗原则:胎儿存活,无胎儿窘迫,胎膜未破,应抑制宫缩,尽可能使妊娠继续;胎膜已破,早产不可避免,应设法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1.4.1先兆早产的治疗先兆早产患者,尤其是fFN(胎儿纤维连结蛋白)阴性,不需要药物治疗,卧床休息即可。左测卧位可以减少自发性宫缩,增加子宫血流量,改善胎盘功能。若fFN阳性,则需抑制宫缩。

1.4.2早产的治疗抑制宫缩的目的在于争取时间,以促进胎肺成熟。如果只是抑制宫缩,而不促进胎肺成熟,则达不到治疗目的。常用的宫缩抑制剂包括β受体激动剂、硫酸镁、地塞米松、缩宫素拮抗剂等;若胎膜早破,早产难以避免,也应设法延长胎儿在宫内的存活时间。对早产胎膜早破的孕妇建议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氨苄霉素。胎心监护、羊水量和脐动脉血流量监测及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

2、结果

发生早产的相关因素有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子宫畸形、宫颈内口松弛、精神紧张、劳累、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宫缩抑制剂能使孕期延长2~7天,但不降低早产率,所有宫缩抑制剂不能长期使用;对35周以前发生的早产,为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使用地塞米松,可促进胎儿肺成熟,可明显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讨论

3.1早产的预防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治疗合并症,降低早产的发生。及时诊断与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对宫颈内口检弛者在妊娠14~16周时宫颈内口环扎术;预防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是造成早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患者的宣教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3.2早产的治疗早产的治疗主要以保胎为主,可通过抑制宫缩,延长胎龄,达到接近足月分娩,提高胎儿成活力的目的。先兆早产无胎膜早破者建议卧床休息,对于有早产风险的孕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PVL(周脑室白质软化症)的风险,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并不增加感染率。

3.3胎儿与孕妇的监测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监测,尤其是体温和脉搏监测,常可早期发现感染迹象。定期复查血、尿常规,必要时复查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对于胎儿要以胎心监护、羊水量和脐动脉血流监测及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

3.4分娩期处理临产后慎用吗啡、哌替定等抑制胎儿呼吸中柜的药物。阴道分娩时行会阴切开防止早产儿颅内出血。对于孕周比较小且胎位异常的患者,由于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建议剖宫产终止妊娠,但需充分估价早产儿存活的可能性,权衡利弊并与孕妇及家属商量后决定。

参考文献

[1]孔北华.妇产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