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习惯的良好养成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1

作文习惯的良好养成分析

吴丽丽

四川省阆中中学附属实验小学吴丽丽637400

【摘要】:写好作文虽然不是一件难事,但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学成的易事。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从勤观察、多阅读、博摘录、常练笔、重修改、赛佳作等六个方面全面地阐述了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习、养成、

写好作文虽然不是一件难事,但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学成的易事。面对刚进行作文启蒙训练的小学生来说,写好作文关键就在于小学语文课堂作文教学中的教育。“什么是教育呢?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所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勤观察

矛盾曾说:“想像的来源就是观察。”因而,要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就必须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引导小学生用探索、发现和创造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诸如一座高山、一处浅丘、一般山泉、一条溪河、一座?林、一片草地、一处风景名胜、一个古(现)代建筑,一个(群)人、一个静(动)物或一次劳(活)动??等事物,都要鼓励学生用探索、发现和创造的眼光,按一定的顺序,动、静结合和全面细致地观察、思考和想像??这样,学生自己就会发现身边既有大量的作文案材,也有使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源泉。

二、多阅读

叶圣陶指出:“从写作的角度来说,阅读就是间接获取作文材料,就是借鉴别人的写作技巧。”因而,也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尖的箴言古训。”因而,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养成喜读、爱读、会读、乐读、多读和广读等读书习惯。要求学生除了每篇课文要认真阅读外,还应该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在大量的名著名篇阅读中既能让(其)更多地认识事物、感知自然、了解宇宙和悟解历史等知识;又能够培育其活跃思维和明白事理、分辨是非及弘扬真理;还能够卓有成效地提高其认识事物和分辨事理的能力。

三、博摘录

培根曾说:“读书使人充实??笔记则能使知识准确。”父辈给我们传下了“诵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劝读劝写”之说。纵观古今名篇佳作,尽管作者或是为说明一个事、或是介绍一个物、或是阐明一个理、或是抒发一种情??但文章的书面构成,大多是作者通过特定的文体和谋篇布局,并选用优美的词、句来构段成篇的。而这些名篇佳作中,既有大量的优美词语,还有很多格言警句和醒世箴言。

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学生是由识字、到组词、到造句、到写作文。亦即由阅读、到体会、到说话、到写作的渐进的学习过程。所以,引导小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地摘录丰富优美的词、句、段等,既能使之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享受其带给心灵的愉悦,还能让其在写作文时得心应手、出口成章和下笔有情。

四、常练笔

教学实践证明,?常的作文练笔是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其作文练笔的好材料。有位作家就曾因“嬉、?、笑、骂皆文章”而成为一代文豪。所以,引导小学生将亲身?历的一件事或一次劳(活)动、亲眼观到的一处景物、一次阅读后的感想、一次与长辈亲友的对话等等,按顺序、详细、具体和生动地叙写下来??这样既可以使之积累大量的作文材料,还可以提高其作文的质量和水平。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跑回教----课的准备;放学回家,每到广播英语或电视英语节目时间,就自觉地及时打开收音或电视机。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总之,要使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和写好作文,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卓有成效,那么,语文教师就必须在小学语文课堂的作文教学中,大力培育小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并将其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专题来进行深入探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