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西区规划免疫工作现状分析及建议

/ 2

西宁市城西区规划免疫工作现状分析及建议

余博文

余博文(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10000)

【摘要】西宁市城西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海湖新区的建设,对新形势下基层规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制订合理的应对策略;促进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接种疫苗的告知制度;加强规划免疫专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及培训,不断提高专业人员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

【关键词】基层;社区;规划免疫;儿童

1现状及问题

1.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国家开始免费对儿童实施规划免疫,通过对儿童实施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对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但地方财政紧张等因素,导致规划免疫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规划免疫工作的需求。就我区情况而言,2009年规划免疫经费未兑现,2010年规划免疫经费按公共经费拨付给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医务室,但我辖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26家,承担规划免疫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6家,这样形成的“大锅饭”一是:预防保健人员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二是:他们觉得干多干少一样,导致缺乏工作积极性,有些村医不愿承担规划免疫工作,甚至弃医从农或从商,严重影响了规划免疫各项措施的落实。

1.2流动儿童管理问题

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海湖新区的新建,流动人口迅速增加,流动儿童群体庞大2009年我区共建预防接种卡2216份,其中流动儿童842份;2010年共建预防接种卡2260份,其中流动儿童856份,流动儿童约占40%左右;流动人口是一组动态人群,搬迁频繁,居无定所,已成为影响规划免疫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一是大部分流动儿童家长来自省内外的农村,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缺乏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二是由于地理环境,外来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每年4月至12月初,回家后不及时到当地疾控部门进行继续接种,而且电话号码换号频繁,使我区基层卫生单位很难掌握其动向,因而流动儿童是规划免疫的一个“瓶颈”。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接种率,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多发、爆发与流行的高危人群。三是: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免疫接种的记录凭证,儿童家长应妥善保管好预防接种证,以备入托、入学、出境时查验。每年9月份对入托、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时,一些家长由于不重视而造成儿童预防接种证的丢失有没有预防接种卡,导致使这部分儿童极易造成误种、错种或漏种,从而对其身体健康造成隐患,由此可见,影响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的主要因素在儿童家长方面。

1.3我区目前规划免疫专业人员缺乏、部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规划免疫专业人员缺乏,学历层次低,待遇也偏低,故专业队伍不稳定,很多医务人员是在无从选择的情况下,才从事规划免疫工作。由于业务素质低下,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知识和计免人员应具有的人际交流能力,不能处理日常工作中的接种反应等事件,主观能动性不强,处于被动工作局面,得过且过,而业务是多部门指导,任务重叠,工作疲于应付,规划免疫不能落到实处。规划免疫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工作,以社会效益为先导,基本无经济效益可言,工作经费不足,保障不力,信息不畅通,工作中有时需借助各职能部门,如公安、街道办事处等,但出于多种原因,很难给予基层卫生工作方便和信息。1.4冷链设备缺乏正常更新机制

因缺乏关键设备的更新保障机制和经费投入,冷链设备都陈旧,目前冷链设备的使用均在6年以上,各级冷链设备损坏严重,无法得到及时更新。由于我区农村接种点有12家,冷链设备的更新问题在村卫生所尤为突出,已成为本区规划免疫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农村医疗服务点,由于受市场经济及投入不足的影响,尚未摆脱“重医轻防”现象,再加上普遍存在的工作经费短缺、人员编制少,业务素质低、基础设施差、培训经费短缺等,导致农村儿童规划免疫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1.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问题

目前国内免疫接种所使的生物制品尽管经过逐步改良,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仍时有发生,这给基层规划免疫工作带来一些问题。由于部分规划免疫工作人员对疫苗带来的异常反应宣传不到位,极少数的儿童家长不理解,纠缠不休,向所属医院及卫生防疫部门索赔经济、精神损失,致使基层规划免疫工作人员对预防接种工作心存顾虑。

2对策

2.1对适龄儿童进行免费的疫苗接种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之有效的基本卫生方针。加大对农村儿童和流动规划免疫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一是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增加我区防疫人员编制或实行同工同酬,加强对各级计免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规划免疫工作队伍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和完善冷链设备定期强制更新制度,保证疫苗转运、贮存和使用的安全性;三是逐步增加规划免疫工作经费的投入。使政府对规划免疫工作拿出足够的经费,提高我区流动及农村儿童常规疫苗的接种率。

2.2要求:公安、卫生、劳动、社区管理、企业等部门和单位加强协作,共同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工作措施,解决随父母打工在城镇居住的流动儿童规划免疫工作。促进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综合管理提高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率是控制流动人口发病的关键,国家或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甚至处罚条例及细则,促使每位公民切实履行其在规划免疫工作中承担的法定义务,用法律的手段确保规划免疫工作的有效实施。

2.3加强规划免疫队伍建设

一是全面推行乡村医生及社区卫生服务站计免人员的公开招聘制,选拔优秀青年补充到规划免疫队伍中来;二是通过提高各级财政支付乡村医生及计免人员的补助标准,及时兑现对预防接种针次的补助标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社会制度,避免“大锅饭”,增强规划免疫工作岗位的吸引力,稳定现有的规划免疫队伍,吸引更多的医学专业人才进入规划免疫队伍;三是逐步考虑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问题,对多年从事防保工作、年龄偏大、文化较低的乡村医生,可采取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偿或解决其养老保险等方式让其离岗,及时补充新人,逐步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2.4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既能起到接种疫苗的宣传效果,帮助儿童家长了解接种疫苗的知识,要求家长如实反映儿童接种史、过敏史及目前健康情况等,以降低疫苗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配合医生做好儿童的预防接种;又能对医务人员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制订出操作性比较强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级划分标准及对应的处罚措施,这样在处理异常接种反应时,无论对儿童家长还是医务人员,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在根本上规范异常接种反应处理工作。

2.5坚持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促使流动儿童及无证者主动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免疫接种;对临时流动儿童在尚无根本有效措施情况下,开展经常性的查漏补种工作、入户接种、匿名接种等均可作为补救措施。

2.6各办事处(镇)专干应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重视加强免疫工作,加强对辖区接种单位和应种儿童的督导检查,使常规免疫接种工作落到实处,并在更换专干时,要对新专干进行培训。各接种单位工作人员要提高责任心,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提高专业人员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规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就是提高免疫接种率,提高预防质量和安全接种系数。

总之,社区预防保健应当是一个多学科、多部门通力合作的新模式,而规划免疫是预防疾病造福于下一代的重要工作,政府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各部门及时互通信息,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规划免疫乃至扩大免疫规划关系到千家万户,必须经常、反复、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的管理体系。

(收稿日期:2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