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钟运久

游仙区小枧沟镇置信小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多层次地让学生去感悟作者优美的文笔,美妙的意境,同时让学生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知识,积淀了丰厚地文学功底,从而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角。那么怎样做好阅读教学工作,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呢?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阅读,探索知识最好的内驱力。当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时,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就会从单项阅读课文向外拓展,从而把阅读变成一种自觉的爱好而保留终生,受益一世。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坚持适量原则。做到“精”、“细”、“好”,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波动起伏时,要多给予指导,鼓励和肯定,长久地保留学生心中的阅读兴趣和欲望,越来越爱阅读,越来越想阅读。

二、搭建平台,给予机会

要搞好小学语言的阅读教学,就应给学生搭建阅读的平台,创设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在环境创设方面,可以用黑板报,图书角等给学生提供阅读资源,老师应当有目的要求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去借阅相关的书籍,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利用一切阅读资源,给学生创造阅读环境。让学生自觉地融入到阅读的行列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阅读的幸福。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逐渐地积累语言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在课堂教学时,根据课文的要求指导学生去阅读。例如分组阅读,分角色阅读,齐读、颂读……让学生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去体味作者的感情,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中心意思……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好,最重要的基本途径,必须得下功夫给予指导和重视。阅读教学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把阅读教学变成一种动力,而达到养成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来源于科学的训练。任课老师应当在教学计划中体现阅读教学,给阅读教学留有充足的时间,教学教研计划应当将阅读列入到工作之中,并对其进行必要地检查督促,让阅读教学落到实处;老师应有计划地指导推荐学生去阅读名篇名著,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而丰富知识。从单纯的故事书、童话书到名篇名著,从单纯的文学著作引向科普书籍、生活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收获成功。

三、循序渐进、指导方法

阅读教学是贯穿语言教学始终的。它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偏重学生对字词句的疏通,能基本理解文中的意思。中年级则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对文号的优美句子,词语,段落有所领悟;高年级则重在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融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之中去。

阅读教学应当遵循粗读-细读-精读这样的渐进过程。逐渐地把学生从必然王国带入到自由王国之中,达到自觉地、高兴地、理解地阅读一切文章。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每读一次就要确定一次的目的,每读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获,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形式,就会取得最好的效果。要鼓励学生去阅读,只要去读就会有收获。叶圣陶先生说“就是好好读书,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神经质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我们也不常说“开卷有益”嘛!每个同学的情况不同,对文章的理解就有不同,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教学始终要抓住课内与课外,重点阅读与一般阅读教学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才能长久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畅”、“深”、“精”,教师要给学生以阅读方法和技技巧的指导。只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方法和技巧,才有了想去阅读,愿去阅读,乐于阅读的行动。阅读才会落到了实处,阅读也就自然地变成了学生的一种需要,就会自己去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以解除自己的疑惑,丰富和满足自己的需要。在阅读中学生就会收获知识和快乐。“知之者,不如好知;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阅读教学在课外应当做到“宽”、“博”“广”,建立广泛的信息平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常态的管理,不仅要求阅读故事书籍,也要阅读文学书箱,科普书箱和生活书箱。扩大视野,积淀知识,提高能力,把阅读当作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自己的终生习惯。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真正的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所以把正确的方法交给学生,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四、还阅读自主权于学生

阅读要有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和学生喜欢的阅读方向,用一种方法、一个简单标准去要求衡量所有的学生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应当占有一定的时间,由于只重视卷面成绩,忽视口头成绩,只重视定量的考核,缺少定性的分析,阅读教学被忽视,阅读时间被挤占的现象十分突,那里还有时间去指导阅读,学生那里又有时间去阅读,这个问题不解决,阅读教学也是一句空话;另一个问题就是,应把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去阅读,不应禁锢学生的喜欢爱好,而强硬规定那些能读,那些不能读,这样只能僵化学生的思想,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鼓励是学生进步的源泉

鼓励是教育的良药,会时时地激发学生的闪光点、自信心,每一次的鼓励胜过若干次的批评。鼓励更是点燃孩子的星火,给他们自信。孩子的天性是向上的。他们好奇、活跃、有无限的创造力,所以对学生在阅读中的每一小点进步都应该及时地给予鼓励。我们可以用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关于阅读的定律来鼓励学生去阅读,它简单而实在:1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就越多;2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3你越聪明,你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就越长;4你学习时间越长,你获得的文凭就越多、越高;5你的文凭越多越高,取得成就的机会就越多,成功率就高。

对学生的鼓励表扬,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里就会自然地产生激情,而付诸行动。在教学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们会把读书变成一种自我的需求。因为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也是心灵的需要,能让人们从琐碎的世俗生活之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心灵自由,身心愉快的人。(好的教学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一大部分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真正有问题的课堂;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主张外松内紧,反对表面热闹,但是学生不脑子的课堂,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而不为表面的花俏所蒙被,真正的课堂,是学生的再次创造的过程。放手让权,着重学生,唤醒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