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后进生转化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中职后进生转化之我见

陈孟荣

陈孟荣(浙江省乐清市柳市职业技术学校,浙江乐清325600)

摘要: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从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后进生的特点以及如何针对其形成原因和表现的特点进行教育转化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愿能对德育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原因;表现;转化;后进生

中图分类号:G63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240-01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划分为三类,一为优等生,二为中等生,三为后进生(俗称差生)。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品德差的学习。这些学生是教师最感头疼的。因为这些学生不仅经常违反学校规定,破坏课堂纪律,而且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如果对之放任自流,他们的不良品德和不良行为就会进一步恶化,甚至触犯法律,造成犯罪,给学生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和危害。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我们教师工作应认真探求的问题。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教育方面:一是父母素质偏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有的父母虽望子成龙,却教子无方;有的对子女严格要求过少,溺爱娇纵过多或“唠叨”或“无言以对”,导致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引导。二是“代沟”严重。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与长辈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三是父母“失职”。父母忙于生计,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托爷爷奶奶看管,老人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管理,无形中放纵了孩子的行为。

2.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的因素包含教师的因素与学校教育的因素。有的教师因教不得法,灌得多、讲得快,学生思维跟不上;有的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的处理问题不公正,促使了学生逆反心理的滋长;有的教师缺乏爱心和耐心,对后进生缺少关心,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得不到老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甚至有的教师对违纪学生实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以上种种也是导致“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3.社会影响方面:第一是畸形的文化娱乐消费影响。录像、网络游戏中暴力、色情的内容使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向不良的方向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受到冲击,滋长了好逸恶劳的思想。第二是偏离轨道的伦理道德观念。造成了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的价值取向。

二、后进生的表现

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从认知、情感、意志到行为习惯、人格表现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反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水平低,是非观念模糊

在智力特征上,后进生一般表现为缺乏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因此,在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上,往往只看表面现象,把局部认作整体,对是与非、美与丑、正确与错误等等都缺乏鲜明准确的认识。因此,有时明明犯了错误,也不知道。

2.自尊感、自卑感相互交织,“友谊感”强烈

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但其自尊心的需要,往往由于自身的不良表现很少得到满足,他们羡慕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却又感到高不可攀,他们想学好的愿望常常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在家庭、老师和同伴的压力下,他们的自尊常常受到压抑,更多地表现为自卑感。

3.自控能力弱,行为失调

后进生意志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虽有制止某些错误行为的愿望和进步的想法,但是又缺乏坚强的自制力,情感波动起伏大,行为失调,失控多。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在纪律、规范方面,不能用正确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行为。二是丧失理智,失去自我约束能力,重复过去出现错误。

三、教师对待后进生的策略

1.教师方面的教育

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后进生转化工作,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转化后进生,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明确教师没有选择学生进行教育的权利,只有按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正确对待后进生转化工作;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科学有效、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特别是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若干心理效应,提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效性。

2.家庭方面的教育

家庭是人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俗话说:“树木从小育。”因而学校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不过现在有些家长在如何培养子女的问题上发生了偏差:有的只要求孩子的学习好,不知不觉地使孩子的思想品德走上了下坡路,甚至走上犯罪之路;有的过于娇惯、溺爱,使孩子缺乏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和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造成学习、思想上的落后;有的则对孩子管教过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采取暴力的方法解决问题,等等。这些偏差显然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学校,每学期请家教方面的专家给家长们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应该如何去教育、引导自己的下一代,如何与自己的子女沟通思想,以便取得良好效果。他们年纪小,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堕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社会上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因而家庭中家长积极的鼓励式的批评教育与引导对后进生转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3.社会方面的教育

为了拓宽我们职业学校教育后进生的渠道,为了保障学校、班级有良好的。安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为了得到社会特别是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学校与派出所可建立警校联合机制,设立警务室。聘请警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法律辅导员,每学期召开全校师生大会,给全校师生做法制报告,联系实际生活中出现的违法、犯罪现象,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或者参加社会上公安机关的公审大会,从中使青少年受到教育,有效地防止了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

总之,认真分析研究职校后进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引导他们。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配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使这些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作出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2]李洪曾.《现代家庭教育心理研究》

[3]《感化转化优化——浅谈职业中学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

[4]艾荣增,高文波,董运河,韩贵铭;数学“后进生”的认知特征及转化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年08期

[5]吉俊祥;春风化雨润心田——浅谈数学后进生的转化[J];成功(教育);2007年08期

[6]《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范才生、钟志贤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

[7]《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