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诗外——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功夫在诗外——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

谢秀容

谢秀容广东省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514200

摘要: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不能局限于文本的字、词、句,而应该开阔眼界,联系历史背景,动态地看待文言文的教学,引导学生走入“文心”,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真正体悟到文言文之美。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探索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起点。中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能了解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思想内容的深刻、论辩艺术的出色、结构的严谨等特点,有助于培养特有的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和良好精神品质,促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但文言文特定的时代背景与语言环境,要通过文言文去感受特定语境,并非易事。如何通过文言文去了解作者的内心活动,唤醒学生的潜在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一直是我们思索的一个课题。

一、引导学生真正地走入课文,搭建心灵之桥

1.学生先了解文章的背景资料,然后再了解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如果学生对归有光的遭遇一无所知,漠然相对,就不会去用心体会《项脊轩志》中的蕴涵;学生了解了《鸿门宴》一文的历史背景及刘项的相关情况后,就会很有兴趣地去体验那宴会里的刀光剑影;如教《滕王阁序》时,介绍其写作起因、关于《滕王阁序》一字千金的故事,关于腹稿的故事等;又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教学中,可以介绍这篇名文的背景故事,它是作者在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写的。当年4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作者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并以此为喻,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而慎取”。再进一步介绍王安石这个人物,我们知道,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重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可强求,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有所贡献,只有“尽吾志”。“尽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2.指导学生诵读,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文言文与我们相隔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很不熟悉,这就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而要进行语言积累,朗读和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在朗读和背诵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如朗读《登岳阳楼》和《沁园春》时,文章中那些整齐的格式、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高远的立意,一定会使读者陶醉。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再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该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对于名句名段,一定要带领学生反复玩味,仔细揣摩,明了其美在何处。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佳句,学生能感知其美,但只能分析到“动静结合”、“色彩绚丽”、“境界阔大”这一步。指导学生深入发掘,发现该名句的精髓在于作者描绘了一方和谐、澄明的天地,生命在那里自由地飞翔。诵读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3.汲取养分,丰富精神世界。文言文多出自古代一流人物之手,有着丰赡的精神内涵。高中生正处在发展个性、形成人格的重要阶段,正面影响是很重要的。引导学生自己用心感受,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让学生为圣哲的至理名言而深思,为良臣的苦口婆心而赞叹,为名士的痛苦忧思而唏嘘,为豪杰的慷慨赴难而扼腕。学生在那些高贵的精神品质的浸润熏陶下会自觉地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课内外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课外延伸,在“大语文”框架下学好文言文

1.在语文活动中学习文言文。比如对情节性强的文言课文,可以组织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剧本,特别是可以自导自演一些短小的情景剧,让学生代入文言文的角色中来体会文本所处的时代背景,在表演过程中一起学习文言文。还可以组织古诗文朗诵会、文言知识竞赛等活动来调动学生兴致,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动力让学生自主积累文言文知识。

2.在课外阅读中学习文言文。要对文言文世界有更清楚的认识,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还要重视课外对文言文的学习。平时,可以让学生多读半文半白的古代小说、寓言故事、神话传说,这样学生既不会感到厌倦,又能学到文言知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指导学生不断地从课外学习文言经典,把课内学到的内容尽量运用到课外,如此,学生才会深深认同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爱上文言文的学习。

3.通过影视、音乐作品学习文言文。现在有大量的根据文言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和音乐,有一定的文言含量,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系统播放。比如《春江花月夜》的古筝音乐曲声抑扬顿挫,柔情似水,优雅优美,贴切地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同学们通过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好像看到了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陶醉其中。

在教学实践中,也可通过同学们看过的影视剧《水浒传》、《西游记》等,来激发他们读原著的热情,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尤其从激发他们读浅易白话小说开始,逐步扩大阅读范围,阅读《论语》、《孟子》中的一些小短文,再继续学习《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之类较长的美文,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感悟文言文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把学习文言文变为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行动。

4.尊重学生主题阅读和多元化解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例如,百家讲坛与古代传记类文本阅读相结合;影视剧与古代传记名著文本阅读相结合;戏曲电影与古代传记类文本阅读相结合等。开展“专题学习、比较阅读”、“尝试实践、改编课本剧”等教学策略都有一定创新性。

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读懂文字、理解意思是基础,品味、鉴赏文言文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功夫在诗外,所以,文言文的教学就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而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所在,那才是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文言文教学。

参考文献

[1]伍火震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语文,2006,4,54。

[2]丁琳用诵读法破解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J].校长阅刊,2006,12,72。

[3]胡桂兰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方法[J].读与写杂志,2008,5,70。

[4]金惠玲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探究[J].甘肃教育,200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