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效果分析

张菊花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317605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38例,给予患者一般护理、症状护理、管道护理、皮肤及私膜护理、呼吸困难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和资料以及护理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总有效率高达96%。结论可以有效地维持护理到通常,顺利的咳出痰液,减轻护理困难的症状,改善肺心功能,控制病情发展,有知识和能力执行长期治疗方案和全面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3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

二、护理

2.1一般护理

保持居室空气清新,每日定时开窗,但应避免对流风直吹病人。急性期卧床休息,久病无力患者多取端坐位或半坐位,晚期采取上身前倾位,以利于呼吸。对花草过敏者室内应避免摆放花草,支气管哮喘病人应避免穿羽绒被服。宜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多吃水果,蔬菜,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足够的水来维持呼吸道黏膜湿润,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2.2症状护理

咳嗽咳痰护理。保持肺功能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为通畅呼吸道,降低通气阻力。慢阻肺的患者需要经常予以排痰,患者可先取90°侧卧位,枕放于季胁下,咳痰,若引流量不多,须改变体位,作45°仰卧或45°俯卧。对合并有支气管扩张或分泌物较多不易咳出者,可采用支气管引流,即头低位,包括侧卧、俯卧和仰卧位,借助重力影响,帮助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引流时间每次5~10min,每天2~4次,在引流时在背部增加拍击并配合腹式呼吸。

2.3管道方面护理

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各种管道留置的目的和方法。各种管道标识清楚必须标明管道置入的长度、日期等保持管道的通畅防止管道脱落、折叠避免影响疗效海班必须进行交接。

2.4皮肤及私膜的护理

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皮肤受压情况及时进行评估矛以Braden评分加强皮肤护理海天擦浴一次,更换病员服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建立翻身卡月2h翻身并记录,同时进行班班交接。病情危重生活不能自理需鼻饲的患者,每天口腔护理两次才民据口腔内pH值选择合适的溶液保持口腔内私膜湿润完整。患者呼吸困难时出汗较多必须及时更换潮湿的衣裤及时擦干皮肤。骨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2.5呼吸困难的护理

给氧流量应调节在最低理想浓度,以防止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生。持续用氧者,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若pH<7.26、PaCO2高于80mmHg且患者昏昏欲睡,应立即进行无创机械通气。评估有无低氧血症/组织缺氧并为所有级别的呼吸困难个体实施适宜的氧疗(Ib级证据)。当患者无法忍受面罩给氧时,护士应采用鼻导管或其他措施给氧,以确保氧气的供给,同时还应监测氧疗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可以定期检查动脉血气、指端血氧饱和度,以提供正常的氧疗必要的准备。

2.6饮食的护理

责任护士及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很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个人的口味予以饮食指导适当多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少食多餐,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对便秘的患者予以粗纤维的饮食。避免产气的食物,防止腹胀。

2.7用药的护理

护士应按照医嘱合理给予所需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皮质类固醇、抗生素、抗精神病药物及阿片制剂。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若患者须通过吸入途径给药,护士应评估患者使用吸入设备的技巧,并尽可能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设备的最佳技巧,确保其准确使用。

2.8心理护理

COPD病人恐慌发作、焦虑与缺氧、高碳酸血症和低碳酸血症有关。长期的慢性咳嗽,咳痰,病情迁延的基础上咳嗽,痰的渐进性呼吸困难患者,常常觉得自己老了,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障碍时可出现恐惧、焦虑、无助等不良心理反应。此时,帮助患者放松或提供一些舒适措施,或紧握住患者的手给予安慰,可以帮助患者渡过这一难关并提高患者的自控感。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认为他们的负担,往往有一种失落感,孤独感等。

2.9康复护理

呼吸功能锻炼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教会患者及家属康复锻炼技术,通过以下任意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使患者正确呼吸,增强肺泡通气量,改善缺氧状态。

(1)腹式呼吸训练:可采取卧、坐位练习,上身肌群放松,做深呼吸,以吸鼓呼缩的方式,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吸气时尽量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患者可每日进行练习,每次5~15min。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习惯,可降低呼吸频率,增加咳痰能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2)缩唇呼吸法:患者闭嘴经鼻吸气,呼气时收腹,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狭窄的口型,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2或1:3,尽量深吸慢呼,每天锻炼1~2次,每次15min,7~8次/min。缩唇呼吸法可增加有效通气量,使肺内气体充分排出。

(3)肌肉松弛训练:使全身肌肉尽量放松,尤其放松肩部和颈部的辅助呼吸机,通过减轻其紧张度,减少能量消耗,消除紧张情绪。

(4)呼吸操:将深呼吸与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等动作相结合,可先从卧位体操开始锻炼,熟练后按卧位、坐位、立位的顺序循序渐进,呼吸频率小于20次/min。患者在锻炼时要量力而行,以稍累而无呼吸困难为度。

三、长期治疗健康教育

对于需长期治疗的COPD病人,肺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如支气管保健,身体素质锻炼,呼吸训练,体力保仔),营养,教育和其他措施如戒烟,环境因素,健康促进,心理咨询和恢复工作。体力保存是COPD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肢运动训练可改善功能和减少呼吸困难。应计划性地选择日常生活活动的节能策略和定时休息。有意识地在散步时强化缓慢、用力缩唇呼气锻炼。护士应与病人一同散步,需要时口头给予关于呼吸(吸气和呼气)和步速的指导。应鼓励病人每日散步15~20min,并逐渐增加时间,需要时给氧。充足的睡眠是极为重要的,睡眠不稳,打鼾,睡眠时呼吸暂停和白天有入睡倾向的病人需要做睡眠呼吸暂停试验。COPD病人经常需应对许多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自理能力降低,社会活动的能力下降和工作丢失。

参考文献:

[1]潘培育.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7:333-335.

[2]汪海燕,栗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康复护理干预疗效观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183.

[3]姜春梅,房立丽,李琦.15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10: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