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模式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学案导学”模式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张新跃彭毓斌张峰(娄底市卫生学校湖南娄底4

【关键词】解剖实验教学学案学案导学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解剖实验教学是整个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解剖学教学的质量,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在卫生职业院校解剖实验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带教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示范讲解的全面完整,很少顾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换言之依然是教师独霸课堂,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单调,思维程度浅显,学习能力低下。基于此,如何根据解剖学的课程特点改进解剖实验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解剖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位解剖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在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了解剖实验教学“学案导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对象、材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湖南省娄底市卫生学校08级护理42班、43班做为研究对象,两班的生源素质、知识基础、班级人数基本一致,护理42班做为实验班,护理43班做为对照班。

1.2教材《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邢贵庆主编,第三版)

1.3方法对照组护理43班采用传统实验带教模式。具体的教学步骤为:(1)教师示范讲解。根据实验计划安排,教师先对解剖标本或模型逐一进行示范讲解,学生集体观察学习。(2)学生分组自学。对照实验目标,学生分组自学人体解剖结构的位置、形态、功能等,教师巡回指导。(3)归纳总结:实验结束时,教师对课堂实验内容进行适当归纳总结。实验组护理42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先学、教师再教,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环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主动知识建构为目标的教学方法策略体系。“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1)制定“学案”:“学案”制定属于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课前准备部分。“学案”就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编制的一种学习指导方案,其基本结构包括学习目标、实验主干知识样本、达标练习、学习方法与思维训四个部分。其主旨内容是知识样本与思维训练。(2)“学案导学”:对照实验学习目标,教师在学案中应提供一份归纳、概括、勾划主干知识的样本或线索提纲,这里强调的是“学案”中提供的只是样本或线索,不是全部。学生则参照样本提纲阅读自学,然后模拟样本形式完成剩余的达标主干知识。如学习观察内脏器官中“门”的概念时,教师可利用表格的形式,先指导对肝门的位置、通过的结构进行归纳、概括,而肺门、肾门等知识则留给学生,分组观察学习、讨论后得出答案。

名称位置通过“门”的结构

动脉静脉排泄管其它

肝门脏面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神经淋巴管

肺门内侧面肺动脉肺静脉主支气管神经淋巴管

肾门内侧缘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淋巴管

(3)练习检测:待学生对实验内容要点有了明确认识,尝试完成“学案”中的达标练习题,检测自己的学习目标掌握情况,记录尚需教师指导的各种问题。(4)反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自学的问题情况,对知识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进行适宜点拨,同时对课节内容中必须学会的学习方法、技能进行归纳,重要的是应设计出由浅入深的富有逻辑结构的问题对知识进行深化,发展学生思维。例出观察脊柱的形态结构时可设计以下问题:从颈椎→胸椎→腰椎,椎体为什么逐渐变大?而从腰椎→骶椎为什么又逐渐变小?最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体形态与功能相应”的原理。

2结果

2.1整个解剖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解剖实物标本结构辨认考试;两班解剖实验考试所需辨认的标本及结构完全相同,考试方法均采用随机抽签形式,辨认标本上的100个结构,分数以100分计,测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实物标本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别具有极其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解剖实验理论考试,考试内容、考试题型、考试时间完全相同,考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解剖标本辨认考试成绩比较

组别人数平均成绩

护理42班(实验组)6886.54

护理43班(对照组)6477.58

t=52.513,P<0.01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解剖实验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组别人数平均成绩

护理42班(实验组)6888.66

护理43班(对照组)6479.72

t=35.376,P<0.01

3讨论

3.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建构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的前提。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学生是主动思考者、说明者、解释者、提出问题者,学生对获得的信息通过理解、提问、解释、应用等方式进行主动建构和再构,才能变成其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纵观学案导学模式,无论是学案的编写还是导学的程序,都是在想方设法将教师“讲”的积极性落实到学生“学”的积极性上,力求在解剖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实现建构意义下的知识建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无论是解剖实验标本考试还是解剖实验理论考试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了这一实验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的先进性。

3.2“学案导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师教学素质的不断完善,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对教师而言,“学案导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内容及导学程序过程中,必须更好地掌握教学大纲、教材,不仅要对课本的知识及人体解剖结构非常熟悉,而且应考虑如何设计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问题意识,换言之,既要备“书”,也要备“人”。同时,通过“学案导学”的实践,能激发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使教学改革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因此,在实践中能逐渐提高教学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来源期刊

健康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