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在CIK细胞疗法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在CIK细胞疗法中的应用

王春杨秋玲王明永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目的:探讨在CIK细胞疗法中给予护理干预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2例肿瘤患者,分别抽取自体外周静脉血60~80ml进行体外细胞分离、培养CIK细胞后用输血器进行回输,在采血前、采血时及回输过程中给予规范操作、有效沟通、重视心理护理、观察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在接受CIK细胞疗法过程中,有5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腹泻,通过对症治疗和护理后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IK细胞疗法中,良好的护理干预往往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CIK细胞;免疫疗法;肿瘤;预防性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232-02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肿瘤生物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CIK即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CIK增值能力强,细胞毒性作用强,具有一定的免疫特性。通过CIK细胞进行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利用和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来对抗、抑制和杀灭癌细胞。临床发现自体的CIK细胞在回输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头晕、乏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甚至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合理的护理干预手段,降低患者的诊疗风险,从而顺利完成CIK细胞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32例肿瘤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48-90岁,平均67.62岁,其中,结肠癌8例,肺癌5例,肾癌4例,卵巢癌4例,肝癌3例,乳腺癌3例,前列腺癌2例,胰腺癌1例,胆管癌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均为手术或放化疗后的晚期、重症肿瘤病人通过CIK细胞治疗来激发肿瘤免疫功能,达到带瘤生存甚至控制肿瘤治疗。

1.2治疗方法

采成分血60~80ml在实验室通过过滤出红细胞,白细胞净化,净化出所需的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通过25Gy剂量血液照射后进行自体免疫细胞培养。细胞采集后流式分析细胞免疫状态,细胞培养期间,细胞制品做流式细胞学检测分析,作为后期细胞回输质控标准,待细胞培养10~14天,使细胞数目扩增数百倍乃至上千倍的肿瘤杀伤细胞,再用人血白蛋白10g制备细胞回输液后进行细胞回输,回输12次,每天2次,共6天,每次回输细胞数均在256~1276×106/个。

1.3护理方法

1.3.1采血前的准备在进行治疗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做好心理护理,详细解释该技术的治疗原理、操作过程及优点,如操作简单、反应轻等,告知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与经治医生沟通,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完善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的检测,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指导患者采血前l周注意休息,并保护好上肢静脉,避免使用严重损伤免疫功能的药物。增加营养,采血当日饮食宜清淡,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1.3.2采血时护理使用由生物治疗室提供的特制的一次性采血袋含20mL肝素钠(4000U)抗凝剂,一次性采集外周血60~80mL。采集外周血时患者在舒适、放松状态下平卧于床上进行采血。尽量选择粗大、弹性好、充盈强的血管,如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选择16号针头进行穿刺,保证采血通道通畅。采血时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消毒面积不小于10×10cm,防止血液污染。穿刺成功后嘱患者不要随意活动穿刺侧肢体,避免针头脱出。采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感受,如有头晕、心慌、疼痛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拔除针头后用干棉球按压穿刺点10min以上,凝血功能差的患者需延长按压时间直至穿刺点无出血,并嘱咐其卧床休息30min,24h内不要洗澡。采血后应将采血袋中的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防止发生血液凝固现象。

1.3.3CIK回输时的护理保持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全。CIK送至病区及时回输,否则会降低细胞杀伤性,影响疗效。输注前需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选择一次性输血器输注,使用9号头皮针,选择大血管进行输注,以减少细胞的破坏。回输前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和其他药物混合,液体滴速要适宜,回输前5min滴速约为30滴/min,若患者无不适,可将速度调至80滴/min,滴速过快有堵塞微小血管的危险,滴速过慢可能降低细胞活性,回输过程控制在1h内。每隔10min轻轻地摇匀细胞悬液1次,确保细胞均匀分布,避免形成细胞团块。整个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细胞回输完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内残余的细胞悬液,输注结束后嘱咐患者卧床休息30min。

1.3.4CIK回输常见的不良反应和护理CIK细胞是患者的自体细胞,因此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症状比较轻微、短暂,呈一过性或持续时间短。①发热: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寒战、发热是最长见的不良反应,可能与洗涤细胞过程中未能完全清楚细胞因子及培养基、异源成分输入引起变态反应有关[1]。发热一般为轻度发热(体温<38℃),多为自限性,无需特殊处理,指导患者多饮水,通常数小时后患者体温可恢复至正常。持续高热(≥39℃,持续24h以上),停止免疫治疗,寻找原因,行高热常规处理、物理降温,遵医嘱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等处理。②头晕、乏力、肌肉酸痛: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安慰患者,指导其深呼吸,经适当休息后常于1~2d消失。若症状严重(胸闷伴呼吸困难),可用泼尼松和地塞米松进行对症处理。③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给予维生素B6口服或肌肉注射胃复安,观察呕吐物的性状并做好口腔护理。④腹泻:及时采集大便标本,便后及时用清水清洗肛门周围,针对腹泻次数过多的患者,要涂石蜡油保护肛周[2]。⑤红肿、风疹:对于出现轻度此类反应的患者可采用热敷或遵医嘱涂抹并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如苯海那明,4~5d症状消失。皮肤破溃者用红外线照射患处20~30min,防止局部感染。⑥过敏性休克:罕见,一旦出现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在CIK整个回输的过程中,要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最大程度的取得患者的配合,治疗期间应避免进食虾、海鱼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处理,减少患者的痛苦。

2.结果

32例患者在接受CIK细胞疗法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采取预防性的护理干预,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有5例患者在回输1~2天后出现发热,其中1例体温达39℃,遵医嘱予柴胡4ml肌注,4例体温均在38℃以下,未做特殊处理,嘱多饮水,3天后体温均正常。1例患者出现腹泻,为黄稀便,每日3~4次,嘱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回输结束后腹泻停止。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

大部分肿瘤患者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后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疾病产生绝望心理,对治疗感到恐惧,从而缺乏信心。肿瘤生物治疗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能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治疗上相关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目前,自体CIK细胞疗法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护理模式,护理干预手段是通过必要的护理措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良好的护理干预往往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细胞的采集前、采集及回输的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有效沟通,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生物治疗的优势、治疗原理、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避免患者因不能达到预期疗效而出现心理落差,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全力配合。

CIK细胞在37℃时才能保持良好的生物活性,一旦脱离最佳的生存环境,其疗效就会逐渐降低[3],因此在回输过程中尽量在1h内完成,采用一次性输血器进行静脉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输注期间每隔10min轻轻地摇匀细胞悬液1次,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发生不良反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处理,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为治疗能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减少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梅,李连涛,闫果珍.自体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肾癌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上):89-90.

[2]张慎芳,吉冬丽.CIK细胞治疗晚期肝癌的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0(6):14-16.

[3]吕月玲,马琳,张艳欣等.在恶性肿瘤生物治疗中进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护理回输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