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护理

/ 2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护理

王月秋云彦芬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护理

王月秋云彦芬(黑龙江省民政慈善医院154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8)21-0077-02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术前对所有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床上二便训练、下肢关节活动训练、肌肉收缩训练、深呼吸咳痰训练以及应用助行器和扶拐行走训练;术后对病人进行预防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训练。指导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结果;本组病人术后效果满意,优良率达到92.9%。无1例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而影响疗效。结论:术前和术后的全面周到的系统护理措施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置换;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是指用人工膝关节替代和置换损伤或病损的膝关节。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接受TKA的患者成倍增长。

TKA解除了病变关节的疼痛、纠正了关节的畸形、使关节的功能趋近于恢复正常,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TKA理想疗效的获得,必须依靠精湛的手术技术结合科学的临床护理。现结合本院开展的TKA,介绍临床护理措施及体会。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自2002年4月—2003年3月,对85例(113膝)退行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静息的感染后关节炎等患者TKA。

其中,男性30例,女性55例,年龄22岁~85岁,平均65.2±4.3岁;术后随访1~2年,平均1.8年。

1.2手术方法

皮肤切口采用膝正中切中,关节囊切口常规采用内侧髌旁入路,在有膝外翻的病例采用外侧髌帝入路。

所有病例均采用进口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的非限制型全髁膝关节假体,骨水泥固定。

1.3结果

TKA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HHS膝关节评分系统。

临床疗效分为四级:

优(>85分)

良(70~84分)

中(60~69分)

差(<59分)

术后随访疗效评估结果为优94膝,良11膝,中6膝,差2例;优良率为92.9%。术后发生晚期感染2例。

2临床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让病人及家属积极参与术前的各项准备,使其产生一种参与感,向病人提供一些有关手术及康复过程的资料、手册让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手术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以及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程序,了解TKA的意义、本质和结果,帮助病人树立对手术的信心,缓解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得到患者的配合,鼓励患者乐观地接受手术治疗。

2.1.2术前准备

由于TKA的病人优厚部分是高龄患者,又经受了多年的病痛的缠绕,常全并有多种器官的功能减退和病变,身体条件状态可能较差,而TKA创伤较大,术前要配合医生完善术前严格的全面的各项理化检查,以排除身体重要脏器、系统疾患。加强营养,戒烟酒。

及时发现身体感染或潜在感染病灶,以便术前彻底根治或控制;手术前停服消炎镇痛药两周。

指导患者学会深呼吸、咳痰动作,有助于避免术后附积性肺炎;适应床上排解大、小便,避免术后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3次/日,10~20分钟。训练患者学生正确使用助行器,为术后使用行走作好准备。手术前一天,嘱患者洗澡,剪指(趾)甲。

术晨,病患肢体毛刮净,并注意切勿刮破皮肤。再次用温水和毛巾清洗,0.5%碘伏消毒手术区域皮肤后,用无菌巾包缚患肢,绷带固定,以待手术。

2.2术后护理

2.2.1病情观察

术后完全清醒后出手术室,在监护病房去枕平卧,严密监测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术肢抬高30°,并用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以利于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得到牵拉,矫治屈膝挛缩。

给予冰袋冷敷患膝24小时,减少术后出血肿胀,并有镇痛作用。

严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如患肢皮肤发紫、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及时给予处理。

2.2.2术后镇痛护理

术后疼痛明显者,通常可应用镇痛药止痛。术后应用患者自控止痛泵的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能维持准确稳定血药浓度。但术后患者因疼痛,常常过多使用药物,而出现药物副作用,如出现肠道功能紊乱和尿潴留等。

因此,尽量缩短使用镇痛泵的时间,术后创伤性疼痛反应期以后,可以改用口服消炎镇痛药,如西乐葆。

2.2.3引流管护理

行TKA术,因术中使用止血带,术中失血很少,术后通常出血量在150~600ml左右。

术后应该注意观察切口渗血和引流血量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准确记录引流血量,若出血异常过多时,及时向医生反映,判断患者的失血情况,及时补充血容量,以利于术后的顺利康复。术后48小时,当日引流量小于50ml时,拔除引流管。

2.2.4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TKA的发生率较高。行TKA的病人,通常年龄较高,由于体位限制,患肢制动、活动少,血流不畅,容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出现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因此,在术后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DVT的发生。患肢抬高30°,麻醉清醒后行踝关节伸、屈练习,鼓励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术后常规应用抗凝血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钠)5~7天,还可以应用下肢静脉泵。

积极预防褥疮、肺部和泌尿系感染。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

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尤其是在术后第一个24小时内更应注意。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嘱其坐起来,鼓励深呼吸、咳嗽,

协助翻身拍背,尽量咳出肺中淤滞之痰。如痰液粘稠,可配合使用超声雾化吸入。

导尿管一般在术后24小时拔除,如果患者自行排尿困难,需留置尿管,则鼓励多饮水,会阴部保持清洁。每日更换集尿袋,第日2次用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

2.2.5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TKA的临床疗效。护理人员应该耐心指导患者,克服术后患肢疼痛等诸多困难,按照程序,进行患肢的功能康复训练。

2.2.6家庭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在术后的第4周至3个月期间,增加患肢的负重和关节活动能力的训练,还要进一步加强前3周的康复治疗的效果。如有膝关节不稳,可佩带膝关节支具进行保护。

嘱患者定期随诊复查,复查时间为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年,以后每年1次,检查关节的功能,以期获得最佳的效果。

3体会

随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临床护理工作者只要掌握了TKA的前后各个环节的护理知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良好的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针对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并且坚决指导执行,就可以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积极的保障,达到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效果,最大限度地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精确的手术设计和精良的手术技巧是TKA成功的关键,而术前和术后的全面周到的系统护理措施也是TKA成功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