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机械通气患儿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3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机械通气患儿预后的影响

许冰

许冰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宣传科462000)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机械通气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新生儿机械通气患儿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败血症、气胸、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减少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新生儿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089-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sofbundledcareinterventiontotheprognosisoftheneonatalmechanicalventilation.Methods:106neonatuswithmechanicalventilationinNICUwerepidedintoobvervationgroup(56cases)andcontrolgroup(50cases).Theobvervationgroupwasreceivedbundledcareinterventionandthecontrolwasreceivedconventionalcare.Thetimeandcomplicationofneonatalmechanicalventilation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mechanicalventilationtimeandtheincidencerateof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inobservationgroupwere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Theincidenceratesofpneumorrhagia,pneumothorax,intracranialhemorrhages,neonatalnecrotizingenterooliti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lowertnanthatinthecontrolgroup,thoughtheywerenotsignificantdifferet(P>0.05).Conclusion:Bundledcareinterventioncouldsignificantlyreducethetimeandcomplicationofneonatalmechanicalventilation.Itcouldimprovetheprognosisinneonatalmechanicalventilation.

【Keywords】Bundledcareinterventionneonatalmechanicalventilation

新生儿呼吸系统代偿能力低下,当患呼吸系统疾病时极易发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它能使新生儿的病死率大幅下降,但应用呼吸机后可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1]。集束化护理是近几年产生于ICU专业的新名词,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2],最先应用ICU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预防[3]。从2011年6月开始,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按照循证护理的证据,将一组有效的护理措施捆绑在一起,形成集束化护理方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行集束化护理,降低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NICU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10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儿70例,足月儿36例,平均胎龄(34.5±3.5)周,体重(2205.5±614.9)g,其原发疾病情况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52例,新生儿肺炎22例,呼吸衰竭8例,胎粪吸入综合症4例,频发呼吸暂停4例,其他疾病16例。集束化护理方案实施前,2009年6月-2011年5月的50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做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将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后,2011年6月-2012年12月的56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做为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2例。两组患儿胎龄、体重、性别构成比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出血、气胸、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necrotizingenteroolitis,NEC)等。

1.3方法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集束化护理相关知识,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和护理技术进展情况,将一组已被证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捆绑,制订了本院机械通气患儿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对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机械通气56患儿均进行集束化护理。专人管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床旁设立观察表,每2h观察记录患儿体位、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呼吸次数、心率等,护士根据观察所见记录并签名,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安排专人每天2次对患儿进行集束化护理方案的评估。

1.4集束化护理方案

妥善固定气管导管:气管插管做到有效固定。新生儿气管插管多采用经口插管,但由于新生儿口腔小,留在口腔外的导管相对较长,气道较短,略有移动就有可能发生脱管。故各班严格交接,确保气管插管位置处于最佳状态,并规范护理操作,给患儿进行翻身、拍背、移动、吸痰、鼻饲奶等护理操作前要调整好呼吸机管路,且做到动作轻柔,防治脱滑。清醒患儿常躁动不安,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约束,使患儿肢体可活动但不能碰到呼吸机管理和气管插管。

合适的体位:将床头抬高30-45°,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同时床头抬高后,患儿的肺部功能及残余容量增大,有利于通气,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2]。

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胃管应经口腔插入。为防止胃-食管反流,可用一副20ml注射器,拔出活塞,先取下其前端黑色橡皮圈,然后再皮圈截面上插上针尖,再将皮圈塞入注射器,最后将注射器与胃管连接,使胃管与大气相通,减轻胃部张力。

手部卫生:严格六步洗手法,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洗手或擦手应在下面5种情况下严格执行: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物品后、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后,进行有创操作前。

气道湿化:常规使用呼吸机湿化装置,每日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及时更换冷凝水积水杯;湿化液选择0.45%生理盐水。

正确有效适时吸痰:吸痰是基本的护理操作。小儿呼吸道敏感相对较高,腺体分泌旺盛,不合理的吸痰反而会刺激患儿腺体分泌,甚至诱发气道痉挛。正确吸痰,先吸气管内的分泌物,再吸口鼻部分分泌物。掌握吸痰指征,出现以下情况时可予吸痰:患儿有呼吸窘迫时;听到痰鸣音时;呼吸机气道压升高有报警时;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时。吸痰间隔时间灵活掌握,一般情况尚好的,可适当延长吸痰间隔时间,避免过频、过长时间吸痰。痰液粘稠时,可加大湿化温度或行雾化吸入,禁止向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等,以防导管内形成的生物膜脱落至气道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严格无菌操作,操作护士应洗净双手后戴无菌手套,每个患儿配备专用吸引器,吸痰用导管及生理盐水1次1换。

呼吸机管理:呼吸机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测,统一由消毒中心使用全自动清洗机、高温高压消毒法消毒呼吸机管路。有集水杯的呼吸环路,集水杯应在环路的最低位,及时倾倒冷凝水,防止逆流引起感染。保持加热恒温湿化装置处于开启状态,调节温度在35~37℃,保证湿化,湿化液每24h更换1次。

加强NICU病区清洁和消毒:落实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败血症、气胸、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表1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其并发症是导致新生儿机械通气失败及致残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并发症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首位,除此之外,还有肺出血、气胸、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4,5]。而有报道显示通过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无菌操作、环境清洁、正确吸痰、呼吸机管理等方式,可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6]。

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每个元素都经过临床证实能提高患者结局,它们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提高患者结局[7]。它是有效实施“循证实践指南”的一种方法。有研究显示,采取呼吸机集束综合护理措施平均减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45%[8]。

我院NICU依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形成集束化护理方案,对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患儿进行专业护理,并与既往新生儿机械通气相比较,结果发现,集束化护理干预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败血症、气胸、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集束化护理组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可能与样本数量不足有关。由此可看出实行集束化护理降低了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考虑其原因可能是:①集束化护理的培训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和其他护理行为。②护理人员连续性执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形成良性循环,减少了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了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性相关肺炎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医疗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由此可见集束化护理干预与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集束化护理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确保护理质量。本研究显示集束化护理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集束化干预规范了护士的工作行为,提高了护士的专业能力,并能进行预见性的教育和指导。值得注意的是,集束化护理实施必须贯穿持续执行临床护理工作的每一项护理措施中,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监控,其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NICU整个医护团队,需要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所以,集束化护理干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培养团队意识,促进大家共同严格持续执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每一项护理措施,并及时做好效果评价、反馈和改进,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才能得到有效预防。

参考文献

[1]肖志辉.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预防[J].苏州医学,2003,26(2):61-63.

[2]陈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889-891.

[3]HaweCS,EllisK,CairnsC,eta1.Reductionof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activeversuspassiveguidelineimplementation[J].IntensiveCareMed,2009,35(7):1180-1186.

[4]黄晓虹,吕回,陈晓文.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防治[J].实用医学杂志,2000,16(5):380-381.

[5]侯德红,朱荣平.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7):95-96.

[6]唐爱华,茂志娟.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对策[J].交通医学,2010,24(1):90-91.

[7]ResarR,PronovostP,HaradenC,eta1.Usingabundleapproachtoimproveventilatorcareprocessesandreduce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J].JtCommJQualPatientSaf,2005,31(5):243-248.

[8]PruittB,JacobsM.Best-practicelnterventions:Howcanyouprevent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J].Nursing,2006,36(2):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