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错别字的原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学生错别字的原因探讨

王正春

王正春(四川省冕宁县彝海镇中心小学校四川冕宁615600)

摘要:文字是我国伟大的传统文化,文字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写错一个字,看起来非常普通,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往往就是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错别字印象规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36(2018)07-182-01

学生的错别字一直是老师们最头疼的,在他们的作文、日记或作业,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有的情况还很严重。一句话里有时竟出现了四五个错别字。真是有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味道。近日,在阅读了网上部分相关纠正错别字的文章后,颇有收获。

一、掌握规律

有些错别字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字的构成而出现的。在纠正错别字时,教给学生一些关于汉字的偏旁、字的音形义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字的规律,错别字就容易慢慢减少。如“暖”学生易写成“目”旁,教师就可跟他们说明太阳一晒才暖和,所以古人写成“日”旁,而不写成“目”旁。这类结构相似而不易分清的偏旁有“冫与氵”、“阝与卩”、“木与扌”、“广与疒”、“廴与辶”、“冖与宀”、“文与欠”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分析,让学生掌握形声的特点。如表示用衣料做成的东西的字都是“衤”旁,如“被、袖、衬、衫、补”等。这样从文字学的角度去作些浅显的解释,效果不错。

二、严禁自造

有的学生信笔写来或受到社会不规范用字的影响,任意造字。如把“今”多写一点、“己”多写一点出头变成“已”,这是画蛇添足;如把“或”少写一撇、把“冷”少写一点,这是残足断臂;如把“解”的右边写成“羊”、“数”的左边写成“由”,这是用不规范字。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应严格要求他们的字要写得规范,写得正规,既要合乎笔顺,又不能多或少一笔。同时帮助学生弄清楚这类错别字的特点,来帮助他们及时消灭该类错别字。平时,教师对批改试卷、练习中出现的错别字要严格要求其认真订正,对没有错别字的或消灭错别字较快的学生要及时给以表扬。

单就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先入为主”的现象,我们说不能忽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认知事物,学习知识常常是认可最早识别认知的,这就是“先入为主”,就是说如果学生第一次从老师那儿学来的知识是准确的,这对学生非常重要——先入为主;反之,第一次学到的知识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那么,一旦形成第一印象,“先入为主”那总会“根深蒂固”,难以纠正。由此可见,“教不严,师之惰”,为人师表,精益求精是多么重要。进行教学时,必须认真备课,力求一丝不苟,教师自身必须刻苦学习,加强专业知识修养,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准确无误。否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就会误人子弟。同时也给高一年级的同行、同仁的教学留下了麻烦。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时常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要求学生听写或抄写词语时,他们一般能够准确地写出来,但字或词如果用在别的语境时就容易出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再三考虑,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我布置作业时,抄写生字或生词的方式过于单调,一个字或词语重复地机械地抄写若干遍,结果学生在这一课里把生字词记住了,换一个具体的语境又容易混淆了。如“应该”这个词语,在平时抄写词语时均能准确写出,但在造句或写作文时时常写成“因该”。

2.学生在造句或写作文时有不良习惯的存在,如贪玩图快、边看电视边进行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书本上,写完了可能也就记不清楚了。

3.教学生字时我没有把一些形体相近的容易出错、容易混淆的字进行整理归类,在辨字组词方面缺少必要的训练和指导。如“辩”、“辨”、“辫”三个字只有丛形体、字义上去区分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此,我以后在布置作业时,不宜反复抄写。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其次,我在上课时,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听讲,做作业要专心致志等,另外,还要注意识字教学中的趣味性,同时,还可适当开展一些活动,如在杂志、报纸中寻找错别字,开展“纠正错别字比赛”等。

语文课本中每单元后练习中的“实践活动”提醒了我。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所在社区、学校、街道或周围其他地方的用字情况,由三五个同学自愿组合,分小组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可以是街道路牌、商店招牌、商品广告等。我认为,这样一个活动正好给了学生一个实践的机会。现在,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很多,让学生通过实践去了解一下,正好有助于他们认识到错别字的危害,从而减少错别字。

参考文献:

[1]《探究从错别字现象反思小学识字教学》[J]岳学坤新一代.2017(31)。

[2]《从学生的错别字现状反思小学识字教学》[J]赵中侠.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3)

[3]《从错别字现象反思小学识字教学》[J].杨晓玲.未来英才,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