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有关技术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有关技术问题分析

许永强

许永强(张家口市天辰城乡规划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交通运输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其中公路建设尤为突出。由于国内的沥青资源相对短缺,水泥资源比较丰富,所以水泥混凝土路面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早期建设的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且未进行有效处理,造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降低。为此,分析与研究提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技术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建设;使用性能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直线向上发展,各个城市间的联系变得十分重要,其中公路是各个城市间的经济纽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交通运输业更要优先发展。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国家相关部门已增大公路建设的投入,从而有效推动了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一)超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造成的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是刚性结构,行车荷载对混凝土面板有较大的影响。若是汽车超载运行时,由于轴载加大,引发板内荷载应力进一步加大,就会造成荷载疲劳应力进一步加大,进而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年限。

比如说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许多资源要通过公路运输到外地,导致部分路段的交通荷载相对较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长期的超载运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二)排水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造成的影响1.中央分隔带的表面排水此排水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把中央分隔带的顶面设计为抛物线拱起的模式,同时在所有的面积内种植草皮封盖,从而有效降低雨水的下渗问题;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把中央分隔带进行填土夯实,充分运用现浇的水泥混凝土封面。

2.中央分隔带的渗水排出若是中央分隔带的表面并未应用防水层封面,选择的为回填土绿化,这样中央分隔带就应该设计为抛物线形状的表面进行排水,可是雨水依然会或多或少顺着回填土的方向下渗。若是下渗水难以进行及时排出,就会出现侧渗或是渗入到路面与路基的结构层中,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与路基的强度严重降低。对此,一定要在中央的分隔带建立渗水排出系统。比如把中央分隔带和路面以及路基有效接触的区域,在周边利用防水混凝土或是沥青防渗层进行封住,从而使中央分隔带水无法下渗,如图1所示。

图1中央分隔带封闭渗水示意图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技术混凝土板在浇筑后会进行水化反应,造成混凝土板收缩,可是此时混凝土并未满足相关强度需求,从而比较容易发生拉裂问题。

同时,在温度变换时,水泥混凝土就会出现热胀冷缩问题,导致混凝土板拉裂或是拱起。

除此之外,若是水泥混凝土板的尺寸相对较大,而在承受荷载时就比较容易出现断裂现象。对此,一定要在纵向与横向建立大量的接缝,将混凝土板分解成许多的板块,从而避免水泥混凝土板出现断裂与拉裂等问题。

(一)缩缝加传力杆的设计对于重交通,一般要求全部的缩缝都应该设置传力杆。缩缝的传力杆在设计过程中,各个横向的缩缝间距是5m,也就是水泥混凝土板的长度是5m,而传力杆选择?25mm的圆钢,所有的长度是50cm,而间距是25cm,顺着自由端的杆长度30cm要涂防锈油漆,有效减小传力钢筋和水泥混凝土相关握裹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缩缝位置的传力杆锈蚀问题,加强传力杆在混凝土中的有效滑动。另外,面层的厚度是25cm,这样传力杆应该设置在板的横截面中心线位置,也就是距离顶面为12.5cm,必须和中线与路面相平行,而且偏差不可超过5mm。

(二)胀缝施工技术胀缝一定要和混凝土的路面中心线相垂直,而且缝壁一定要垂直于板面,在胀缝中不可存在粘浆或是比较坚硬的物体,相邻胀缝一定要建立在同一个横断面中。同时胀缝传力杆具体的定位也是胀缝施工的重要内容。传力杆的固定端应该建立在胀缝的一侧或是进行交错布置。在进行施工时固定传力杆位置相关支架一定要准确,同时固定于基层上,在固定过后传力杆要与板面以及路中线相平行,误差不可超过5mm。在铺筑混凝土板时一定要防止出现传力杆位移问题。利用轨道式摊铺机进行施工过程中,胀缝可以在持续的铺筑混凝土板时完成,也可以在竣工时完成。一般情况下,施工过程中利用方木与钢挡板等对胀缝板进行有效固定。在摊铺机摊铺到胀缝的两侧各自0.5m区间时,要把振动设备提起,然后拔去钢钎,有效拆除方木与挡板。所留下的空隙要利用混凝土板与物体进行填充,同时利用插入式振动设备完成振捣,通过人工的方式完成粗面处理。

另外,在竣工时建立胀缝的方式就是先将浇筑传力杆之下的混凝土板浇筑,选择插入的方式进行振捣密实,同时要对传力杆的具体位置进行校正,最后摊铺传力杆之上的混凝土板。而在填缝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接缝板之上的杂物进行有效清除。通常状况下胀缝两侧相邻近的高差不可超过3mm。

胀缝选择滑动传力杆实现加钢筋的模式比较好,如图2所示。仅仅设置传力杆胀缝,不仅会造成胀缝两边相应的混凝土出现损坏,同时由于传力杆具体位置无法有效确定,会严重限制胀缝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变成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对此利用钢筋完成混凝土板有效加强,能够有效确保胀缝施工质量以及传荷效果。另外,胀缝作为混凝土水泥路面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其施工十分复杂,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胀缝数量,应该在气温不超过20摄氏度时,对于施工混凝土的路面要间隔500米预留一块板,并且暂时不进行浇筑,等到气温上升至30摄氏度之上在进行合拢。

图2胀缝传力杆及板边钢筋加固结束语:现阶段,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早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开始出现了破损。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的早期破损,有效提升水泥混凝土路面自身的使用性能。应该充分注意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排水和接缝处理,限制超载车辆的运行,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1]周德云,姚祖康.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传荷能力的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10.[2]许百瑞.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设置原则与施工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2012.[3]罗立武.浅析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湖南交通科技,2010,(66):12-18.[4]褚树起,魏连雨.路面设计中车辆超重问题浅探[J].河北交通科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