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方法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方法总结

卢岩

卢岩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113000)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全麻患者苏醒时躁动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全麻患者苏醒时躁动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309例患者发生躁动61例,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后,症状缓解。结论护理人员要知晓躁动的原因,从而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躁动全麻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6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082-01

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可能会有躁动现象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躁动、兴奋、不按指示行动、定向障碍和不自主运动等[1],严重者可能造成自身的意外伤害,后果严重[2]。我们对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全麻患者苏醒时躁动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因躁动给患者带来的伤害,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行全麻患者309例,年龄10-71岁,平均42.57±7.21岁。手术科室:骨科51例,普通外科207例,妇产科42例,心胸外科8例。全部患者行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气管内插管。

2.护理

2.1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其产生陈述性记忆,消除其心理顾虑,提高其心理承受值。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讲明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疼痛感,特别对于男性需要留置导尿的患者,需强调术后会有导尿管的刺激感和尿意,使患者心理有一定准备,当术后发生尿道不适时心理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需提前告知全麻患者,他们可能需要口腔防止口罩等,以消除术后可能出现的顾虑,减少躁动的发生。

2.2外源性刺激所致躁动的护理苏醒期的患者对外界的刺激敏感度高,即使是轻微的刺激或疼痛即可引起躁动的发生,例如吸痰、切口疼痛、导尿管和引流管等引起的刺激,患者表现为呻吟或狂躁,甚至是自行拔除插管。对此,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拔除相应的导管,消除刺激。对于不符合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可噂医嘱给予少剂量异丙酚或咪唑安定给予镇静,继续给予呼吸机通气,防止因气管脱出而造成的窒息;符合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协助医师将其拔除,清理好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拔管后,患者如仍发生躁动则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根据我们的经验,一般患者躁动伴有辗转反侧,可能是尿管的刺激,患者可能会试图拔扯导尿管,护理人员应及时制止,并解释出现这一症状的原因,并适当挪动导尿管,减轻患者这方面的心理负担。

2.3手术相关原因引起的躁动的护理上腹部或心胸外科手术创面较大,术中窗口暴露时间长,术后留置的管道较多。入ICU后虽然是平卧位,但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导致机体的舒适度发生改变,而且由呼吸运动而导致的疼痛一般非常剧烈,患者难以忍受。耳鼻喉外科的手术常因患者鼻腔塞满填塞物而导致通气不畅,患者容易产生恐惧感和不安。针对此类原因,我们将患者均取平卧位,专业护理人员监护。重症躁动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坠床、自伤、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等的发生。骨突处垫以衬垫。注意静脉输液情况,保证通畅,防止皮肤受压。因术后剧烈的疼痛所引起的躁动会造成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对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心功能差的患者,可根据疼痛的情况,噂医嘱给予止痛药处理。剧烈的疼痛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会导致呼吸受阻,此时可加大供氧流量,鼓励患者做深大呼吸,同时噂医嘱给予适当止痛药,用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意识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

2.4使用催眠药而致的躁动的护理有时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与麻醉药物在体内的残留相关[3]。研究表明,多沙普伦可以直接兴奋延髓上的呼吸中枢,用药后容易出现剧烈挣扎、躁动,增加机体躁动的发生率[4]。针对此类原因,护士应注意与医生的交流,当患者急促而无力,表情痛苦并伴有抽搐动作时,要立即通知医生,给予面罩加压供氧,鼓励患者做有序的呼吸动作。由催醒药物所致的躁动,患者意识往往不好,此时,护理人员应将其四肢固定于床边,防止坠床的发生,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2.5因肌松药残留所致躁动的护理肌松药残留的患者会使呼吸的幅度变浅、频率变快,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托起患者的下颌,加大氧流量,医嘱给予阿托品、新斯的明静脉注射,鼓励患者进行规律呼吸,同时做好急救物品和气管插管的准备,严密注意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等的变化,防止药物残留所引起的呼吸抑制。

2.6加强患者的防护工作在未明确躁动原因前应加强患者的防护工作,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给氧,防止窒息,备好软垫和约束带,如躁动严重可以固定好患者的四肢,但要防止固定过紧造成患者的副损伤,而且过紧的束缚可能还会加重患者的躁动,所以,约束带的松紧要适宜,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四肢血运情况,保证静脉回流良好。

3.结果

309例患者发生躁动61例,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后,症状缓解。

4.小结

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较为常见,而发生躁动的原因很多,如手术部位、术后是否使用催眠药、肌松药、术后的不良刺激等、心律失常、胃肠胀气等。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加强患者安全意识,防止其坠床、自伤等的发生。术后尽量排净吸入的麻醉药,将麻醉药的浓度慢慢降低,谨慎使用止痛措施;如使用雷米芬太尼,在停药后要有后续的持续止痛措施;尽量减少能够引起躁动的因素,如导尿、吸痰、插管等;如已发生躁动,应给予适量的镇静镇痛药,加强通气;尽量避免引起躁动的可能因素;术中注意调控肌松药的用量,尽早停药肌松药,肌肉松弛后在一定麻醉深度下拔管,少量注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以减少躁动;注意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伤害等的发生,避免二氧化碳潴留。

躁动是全麻苏醒期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手术效果、生理功能和术后恢复会产生重要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果断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当前,对于躁动发生的机制不清,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旷满秀,郭曲练.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分析与处理.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4):108-109.

[2]徐伟国,潘学文.全麻恢复期病人躁动的原因及处理[J].浙江创伤外科,2005,10(1):52.

[3]倪新荷,涂继善.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原因调查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2(17):100.

[4]吴晓燕,于萍.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刊,2002,3(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