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型教育教学学校的内部管理特色化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浅议新型教育教学学校的内部管理特色化模式

宋兆宗

宋兆宗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通济西元庄小学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国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日益重视,随着招生比例的增加,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对教学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文中主要从课程管理、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等三个方面对新型教育教学学校的内部管理特色化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教育教学;内部管理;特色化

特定时段内,基于学校自身的办学方针与实际发展,对校内的各种资源实施科学性调配,为满足学校内外环境的改变,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历程,可称为学校教学管理。而学校的内部管理包含学校教学管理,也包括课程管理、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等部分,虽然教学管理是其中的关键,但其余的几种管理也是不可缺少的,能够为实现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保障,进而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下文是笔者关于新型教育教学下实现学校内部管理特色化模式的看法。

一、重视学校的课程管理

(一)课程实施须有规范的课程规划作保障

制定合理的课程规划能够很好地促进课程实施的效率,增强课程管理的便捷性与高效性,故新型教育教学下学校课程的实施须有规范的课程规划作保障。学校制定具体的课程规划时,一定要立足于该校的真实发展状况,充分结合教育教学标准,因不管是国家级课程还是地方上的课程均由学校给予规划,故学校便是课程最本质的管理主体[1]。此时就可看出学校课程管理的大致任务,基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合理调配国家、学校与地方三者间课程的关联,以保证其能够有效实施。而课程规划时,要完全遵循国家级课程给出的指令,不可擅自更改,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需求,更好地融入学校课程发展的特色。此外,课程管理还需学校真正落实课程规划。学校需努力完善关于课程实施方面的规章制定、改善有关的教学设备,以此来确保学校课程实施严格按照课程规划贯彻落实。

(二)不可忽视课程评估的重要性

评估是检测课程实施过程与结果的有效途径,故课程管理不可忽视课程评估的重要性。总的来说,课程评估分为过程的评估和结果的评估,有着监督、测试、判断、鼓励等不同的作用,合理运用评估可极大提升学校课程管理的整体效果,提升授课的质量。基于当前的状况,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升评估效率:一是强化对一些薄弱学科详细设立状况的评估,专门制定对应的评估机制与形式,以确保其真正落实。二是严格规定过程性评估的实施,及时发现课程开展中的缺陷与不足,并及时给予处理,不可拖延。三是制定不同种类的评估形式,使得评估可适用于不同的课程,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效果。

二、加强对学校教师的特色化管理

(一)定期组织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团队的质量衡量一个学校内部管理效率必不可少的要素,新型教育教学下,对学校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学校要想实现内部管理特色化模式,就需首先加强对教师团队的特色化管理,而定期组织教师培训,鼓励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非常重要[2]。学校可定期安排老师参与校本培训,虽是定期培训,内容却是不断更新的,具体的培训内容需充分结合学校发展与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展开设计,其中学生的需求与特征是参考的根本因素,唯有如此才可令校本培训更加有效,也可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性技能,提升学校教师团队的整体素养。

(二)善于运用集体备课来增强教学方案与教学效果的实施

通常情况下,学校教案的集体性备课均是针对即将开始的教学内容进行统一的规划,备课中要了解哪些是学生不易处理的难题,哪些是授课的重点所在等,还要探讨如何来讲解这些重难点,便于学生快速的把握知识,将探讨结果归结为授课方案即可。学校组织集体性备课,能够极大地发挥参与教师的共同智力,大家通过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可制定出质量较高的教学方案,也有利于提升部分老师的授课观念,对一些有缺陷的授课方式进行改进与完善,进而更好地提升新型教育教学下学校授课的质量与内部管理的特色化水平。然而,教师上课时也不可完全把之前的教案当成定案,也要懂得灵活变通,视具体情况来开展教学,努力展现出自己的特色。

(三)构建良好的教师之间的沟通制度,通过教学组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

新型教育教学下学校要开展特色化内部管理模式,就需高度关注学校老师与老师间的沟通学习,毕竟一个人的力量远远小于众人的力量,应构建良好的教师之间的沟通制度,且该种制度可用在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估上,更好地衡量一个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当前国内很多中小学均通过学生考试的学科成绩来评估教师的授课质量,且是唯一的标准,该种评估形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教师真实能力的发挥。学校开展特色化内部管理模式,可通过教学组对教师的教学业绩进行评估,可极大增强教师间的沟通,更好地发挥教师们的技能,也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及时给予针对性地处理对策,增强教学的质量。

三、关注对学生学习的特色化管理

(一)精心安排课后练习,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效率

众所周知,课后练习的存在为的是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3]。新型教育教学下学校应重视学生管理在内部管理特色化模式中的地位,关注对学生学习的特色化管理。正常的课堂教学结束后,学校老师需精心设计与安排课后练习给学生,使其能够达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效果。有的老师安排课后习题从不注意效果与多少,过多过难的课后练习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与忧虑,过少过简易的练习会令学生觉得无聊,均起不到安排课后练习的初衷,不利于对学生学习的特色化管理。因此,精心安排课后练习非常重要。

(二)构建有效的评估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

评估可影响到课程实施、教师授课质量,也可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要实现特色化内部管理模式,构建有效的评估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很是重要。有效评估机制下,不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测试标准,还要考察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人际沟通技能等多个方面,督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致,更好地进行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杨今宁.有效教学视域下的学校内部管理[J].保定学院学报,2012,25(03):106-110.

[2]任明云.浅议教育教学管理[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9):245-247.

[3]刘洪尧.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J].祖国:教育版,201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