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李靓

(泰州市环境保护局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农业等快速发展,农业肥料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我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严重的失衡,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生了矛盾,也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害。笔者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出现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有助于国人对生态环境引起重视,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现状;保护;对策

一、生态环境的概念

生态环境是指由植物、动物等生物因子和水分、大气、土壤等非生物因子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由自然因素形成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界条件的总和。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复合生态系统的总称,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自身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破坏和污染,从而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产生了危害。

二、生态环境的现状

1.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根据1989年国务院公布的遥感调查数据,我国每年流失土壤几十亿吨,因人为原因流失面积接近1万平方千米,土壤侵蚀面积更是达到几百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不仅带走土壤中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土层变薄,最重要的是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建国以来近几千万亩的耕地因沙土流失而毁掉,经过60年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沙土流失仍然很严重。

2.水资源污染且短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的国家。面对如此水资源形势,仍然有大量的可利用水资源被浪费、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由地表发展到地下,由局部发展到整体。我国大多数河流普遍受到污染,七大水系有一半以上达不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水资源问题给我们全体国人敲响了警钟,水污染排放物的多少已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3.废水、废气、废渣污染逐渐蔓延。①废气。近来来,我国的呼吸道疾病如肺气肿和慢性气管炎等发病率很高,特别在大中城市,其疾病负担远远超过了其它发展中国家。其主要原因是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氧化物、粉尘、臭氧等,这些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层,使大气受到了污染。②废渣。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我国产生的固废物有10亿吨以上,生活垃圾的增长速度高达5-8%,大量的固体垃圾露天堆放,对我们的环境产生潜在的危害很大,而现有的垃圾处理厂的数量和规模远远跟不上垃圾增长量。③废水。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对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在乡镇和农村,周围的小型工业企业和食品加工业产生的污水,也是污水中BOD和COD的主要来源。据文献记载我国七大水系总排污量在150亿t左右。

4.森林覆盖率低、生物多样性减少。近年来,我国森林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相当严重,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林生长量远远跟不上森林的采伐量,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被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的野生植物和动物分别占总数的9.9%和9.8%,丰富程度占世界第9位,然而由于人为乱捕滥猎、乱伐林木,使我国天然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日益缩小,物种数量逐渐减少,有些稀特品种濒临灭绝。

5.自然灾害频发。中国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季风气候明显;降雨量年际、年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工农业生产,是造成水土流失、洪涝乃至山崩、塌方、滑坡、泥石流的重要原因。我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灾害类型,自然灾害是一种自然变异过程的现象,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危害,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人类更加体会到它的危害性。

近年来自然灾害不断频发,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自然灾害,伤亡人员接近10万。

三、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

①体现产业政策方向与要求。政策包括环境政策、资源政策、产业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特别注重三类地区:一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二是生态系统特别重要的地区;三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

②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可持续发展谋求经济、社会和资源生态的协调,而不是传统的单一经济数量增长的发展,谋求发展的持续性,包括建设项目的持续存在和长期效益,而不是搞短命的应景项目。

③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原理。注重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保护重要的生态环境,防止干扰脆弱的生态系统,对关系全局的重要生态系统加强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保持其再生产能力,注重保护耕地和水资源,注意防止自然灾害和缓解区域性生态问题。

④体现法规的严肃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9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2.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①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宣传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其它环境法律法规,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教育,新闻媒体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揭露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表扬在环境保护中的先进人物,营造一个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共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②积极推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战略。循环经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不仅减少了自然中有限的资源消耗,而且使整个经济系统不产生或少产生废弃物。国家要规划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指导措施,不能以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要重新确立绿色GDP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③生态良好区域要重点保护、建立生态保护区。在重点区域如防风固沙区、江河洪水调蓄、重要水源涵养、江河源头建立生态保护区,严加保护区域内的现有植物和生态系统,停止一切破坏活动和开发活动,区域内的产生污染工程项目也必须停止,控制区域内人口增长。对于区域内未受破坏且特种丰富的地区建立一批新的自然保护区。

④加强对森林、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完善对自然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有计划地、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要制定详细的开发计划,禁止无限制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崔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载《中国百度网》.

[2]王雪刚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载《中国百度网》.

[3]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保护载《中国百度网》2011.10.

[4]梁鹏《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