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适合企业工作岗位的考核评价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建立适合企业工作岗位的考核评价体系

彭学勤

彭学勤PengXueqin

(河南信息工程学校,郑州450000)

(He'nanInformationEngineeringCollege,Zhengzhou450000,China)

摘要:考核评价体系是衡量教学质量及学生技能水平的体系,一套先进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能准确地定位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而且对准确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电子产品制造业工作岗位,提出了适合工作岗位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对考核评价的方式、考核评价项目、评分标准进行了科学的阐述。

Abstract:Theevaluationsystemisthesystemthatmeasuretheteachingqualityandstudent'sskilllevels.Anadvancedandrationalevaluationsystemnotonlycanaccuratelylocatethestudents'levelofvocationalskills,butalsohasaveryimportantroleinaccuratelymeasuringtheteachingqualityandimprovingthequalityofteaching.Thispaperanalyzesthejobsofelectronicproductmanufacturing,putsforwardevaluationsystemwhichissuitableforthejob,atthesame,carriesoutscientificexpositionoboutthemannerofappraisal,evaluationprojects,ratingstandards.

关键词:工作岗位;考核评价体系;评分标准

Keywords:job;evaluationsystem;rating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7-0096-02

0引言

开展适合工作岗位的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能深化中等学校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而且会促使师生可持续性的共同发展,探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有机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核评价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的关键环节之一,应以工作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就业能力为标准。

1电子制造业岗位设置

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要是以加工业或制造业为主,其电子产品主要以集成电路、计算机与网络产品、通信产品、电子信息产品为主,完成一个电子产品生产通常要经过表1所示的流程。

因此,为保证产品正常生产,企业中设立了装配、焊接、调试、质检、电子产品工艺指导与生产管理等工作岗位,同时还设置了与电子产品生产相关的电子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岗位。对应于不同的岗位,需要有相应的职业技能,较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2考核评价体系的组成

笔者在对各工序的工作任务进行梳理,明确了相关的职业能力后,建立了适合工作岗位需求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考核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某一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和至少一门职业技能资格证。在改革考核方法上,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课程的考试、考核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于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于职业能力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技能;对职业能力课程,采用口试、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等形式进行考核。目前国家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专项职业能力规定了考核规范,如电子装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传感器应用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数码影像设备维修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以及光纤到户安装调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根据国家的考核规范,学校制定出相应考核内容。

3技能考核评价方式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测试、操作、作品展示、项目设计等评价方式。特别是强调能力评价、个性化评价、创新能力评价。

3.1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相结合校内要结合各种专业实践教学标准定期组织专业技能考核,校外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考证,对于学生参加的社会考试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要给予充分肯定。

3.2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除课堂实践教学外,对学生参加的竞赛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都应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质量的高低给予相应的成绩。采用校企结合形式对参加岗位实习的学生上岗实习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

4考核评价内容

考核内容要与企业岗位需求接轨,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实现学生上岗零距离和被用人单位直接认可的需要。这样,既为各类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更加公平的考核方式,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保证了教学效果。①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及电路绘图能力;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能力;常用工具和常用的仪器、仪表的使用;②线路板贴片焊接和插件焊接能力及线路布局和连接水平;电子电路的装接工艺、电子产品的总装等操作技能;③读取数据,分析数据能力;电路测试、分析,排除电路故障能力。

5技能考核评价项目

根据内容不同,考核方式也略有不同,下面以“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为例,列出了要完成的项目及分值分配。

5.1基本要求(75分)①资料收集与方案论证(10分)。②电路设计的合理性与规范性(10分)。③基本功能测试(20分)。其中:测试方案的正确性(10分);测试仪器的正确使用(10分)。④电路功能完成(20分)。⑤工艺完成情况(15分)。其中:电路元件布局(10分),焊接与组装(5分)。

5.2发挥部分(25分)①性能提高或扩展(5分)。②新增功能与创新(10分)。③自述答辩(10分)。考核中需要表明学生姓名、所处班级、学号、同组人员、总评、成绩以及评审人的签名。总评成绩按优≥85分、良75-85分、及格60-75分、不及格<60分。

6评分标准

由于企业的工作岗位不同,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也有所不同,在确定考核评分标准时,应针对具体项目、具体内容进行设定,合理分配。

6.1资料的收集与方案的论证(满分10分)①资料的使用和设计方案能完全体现所要设计的项目的要求,并且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10分)。②资料的使用和设计方案能较大范围的体现所要设计的项目的要求,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7分)。③资料的使用和设计方案能粗略体现所要设计的项目的要求,方案的可行性不高(4分)。

6.2电路设计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满分10分)①电路设计合理,规范。(10分)②电路设计较为合理,能体现电路的总体情况,不影响电路的识别。(7分)③电路杂乱,无头绪,影响正常的读取。(4分)

6.3测试方案的正确性(满分10分)①设计的方案能体现所要设计项目的功能,并且能使用尽量少的元器件完成电路的设计(10分)②设计方案能完成部分功能,元器件的使用较为合理。(7分)③设计方案能完成少部分电路功能,元器件使用无次序。(4分)

6.4测试仪器的正确使用情况(满分10分)①能正确、安全的使用测试仪器。(10分)②在使用测量仪器的过程中出现少许错误。(7分)③不能正确使用测量仪器不能完成电路功能的实现。(4分)

6.5电路功能完成情况(满分20分)①按时完成电路,电路总体设计合理,从电路的设计能体现电路的功能。(20分)②按时完成电路,总体较为合理,有部分电路的功能遗漏。(14分)③不能按时完成电路或者电路的设计不合理,不能体现电路的功能。(8分)

6.6电路元件的布局(满分10分)①电路设计合理,布局工整,各种部分电路的功能能一目了然。(10分)②电路设计较为合理,能识别大部分电路的功能。(7分)③电路设计杂乱无章,不能识别电路的功能。(4分)

6.7焊接与组装情况(满分5分)①电路焊接精美,无杂乱,电路板无损伤。(5分)②电路焊接合理,表面稍有粗糙,电路板无损伤。(4分)③电路焊接杂乱,表面粗糙,电路板出现损伤。(2分)

6.8性能提高或扩展情况(满分5分)①在完成的电路中,能使整个电路或者部分电路的性能得到提高或者性能得到扩展,且电路正常工作的。(5分)②在完成的电路中,有使电路的性能得到提高或者扩展的设计并能在结果中有所体现,且电路正常工作的。(4分)③在完成的电路中,没有电路的性能提高或者扩展的设计,但能使电路正常工作的。(2分)

6.9新增功能与创新(满分10分)①在电路设计出现新功能,不局限于原本电路而实现电路设计的创新,且电路正常工作的。(10分)②在电路中出现新功能,电路布局出现杂乱,但电路能正常工作的。(7分)③在电路中未出现新增功能的。(4分)

6.10自述辩情况(满分10分)①在答辩过程中,能流畅的说出所设计项目的工作过程,不出现错误的。(10分)②在答辩过程中,能说出所设计项目的工作过程,但出现错误解释的。(7分)③在答辩过程中,不能正确的说出所设计项目的工作过程,且有大量错误出现的。(4分)

总之,建立科学的适合市场需求,满足工作岗位的考核评价体系十分必要,这既为各类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更加公平的考核方式,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保证了教学效果。实现考核项目、考核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接轨,缩短学生上岗距离,能得到用人单位直接认可。

参考文献:

[1]王妙.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创新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21.

[2]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作者简介:彭学勤(1963-),女,湖南宁乡人,高级工程师,高级讲师,从事电子技术,无线电通信,仪表研究及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