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单侧Cage椎体融合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单侧Cage椎体融合的临床观察

王雨

王雨

(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276826)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单侧Cage椎体融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髓核摘除单侧CAGE椎体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髓核摘除双侧侧CAGE椎体融合,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VAS评分、ODI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单侧Cage椎体融合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安全性高。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CAGE椎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4-0051-02

随着椎体融合术的推广应用,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提供的新的思路,对避免椎间盘摘除后椎间隙高度丢失有显著效果[1],但是传统的传统的双侧经椎间孔Cage植骨椎间融合术创伤较大,患者恢复时间较长,近年来,单侧经椎间孔Cage植骨椎间融合术开始得到一定范围应用,相比双侧经椎间孔Cage植骨椎间融合术创伤明显减小,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现将我院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单侧Cage椎体融合的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符合手术治疗指证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7~65岁,平均(51.45±12.35)岁,病程为6~38个月,平均(17.28±10.37)个月。病变节段:L3/4椎间盘突出3例、L4/5椎间盘突出34例、L5/S1椎间盘突出13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为(51.41±11.32)岁。病程为2~36个月,平均(18.72±11.83)个月,病变节段:L3/4椎间盘突出4例、L4/5椎间盘突出35例、L5/S1椎间盘突出1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节段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观察组:35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15例给予全身静脉麻醉;对照组:34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16例给予全身静脉麻醉。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第一步,麻醉后患者取俯卧位,置于C型臂可透视的脊柱手术托架上,应用C型臂定位确定手术椎弓根的位置,并标记切口位置;第二步,根据定位情况,取正中切口,长度5cm左右,切开患者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逐层剥离,以暴露出关节突关节、棘突、椎板,对照组同法暴露对侧;第三步,用咬骨钳咬除进椎弓根进钉点皮质,在上下椎骨椎弓根内分别置入椎弓根螺钉,C形臂X线透视动态观察确保螺钉位置适中。观察组应用咬骨钳咬除突出节段椎间隙患侧上下位部分棘突,用骨刀切除椎间盘突出侧的下关节突,用椎板咬骨钳适度扩大椎板间隙,切除部分黄韧带,扩大侧隐窝,对照组同法做双侧处理。第四步,切除椎间盘并处理椎间隙。第五步、椎间夯实植骨及置入Cage:观察组采用单侧入路,对照组采用双侧入路,应用终板刮匙与常规刮匙彻底清除上下终板软骨、纤维环组织碎片,直至软骨下骨。将手术中切除的椎板、棘突、关节突骨质修剪成2.0mm小颗粒状骨嵌入椎体间融合器中压实,如骨量不足,取髂骨移植,观察组根据试模松紧度,选择适宜型号的IFC,大小约2.8cm,然后选择突出侧单侧通道植入,应用植骨打入器将该部分骨粒压紧、夯实。对照组选择两个约2.0cm大小IFC,选择双侧通道同法植入椎间隙,两组患者IFC的置入椎间深度均以cage后缘距椎体后缘3~8mm为宜,最后植入剩余骨。第六步,组装椎弓根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椎间适度加压,C形臂X线透视下恢复腰椎生理曲度。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手术创口,置入负压引流管,用可吸收缝线作皮内切口缝合。

两组患者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3d,给予甘露醇或七叶皂苷钠脱水消肿治疗,24~48h后拔除引流管,术后3~5d在医生指导下佩戴腰围,由家属陪同适度下床活动,连续佩带腰围3周,术后14d拆线。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ODI评分情况;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医学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ODI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1例患者锻炼不当,出现疼痛指数一过性增高;1例Cage未融合,制动处理2个月后融合,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术后1例患者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国内刘修华等[2]在单、双侧腰椎单、双Cage置入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中证实单侧Cage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稳定可靠、疗效确切、住院费用低等优点,本研究单侧Cage术式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双侧Cage术式的对照组患者的明显缩短,出血量较双侧Cage术式的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与刘修华[2]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认为,单侧Cage仅开放一侧置入通道,可减少双侧Cage开放双侧通道的繁琐,同时避免两次植入Cage的手术步骤,对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明显帮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下床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考虑与单侧Cage术式患者手术创伤小有直接的相关性[4]。

VAS评分是临床评价患者疼痛情况最常用的测量方法,具有测量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5],本研究证实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认为与单侧Cage创伤较小,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较快有关,随时间推移,手术创伤愈合后,疼痛消失。进一步观察两组患者ODI评分,根据数据可证实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依次减低,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数据一方面可以证实单侧Cage术式在早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显著,另一方面证实两种手术方式可获得远期临床效果一致性,单侧Cage可以取得双侧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两组患者并发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侧Cage出现1例未融合现象,分析原因认为与单侧Cage术后稳固性稍低于双侧Cage术式有关,术后需提高关注程度。

综上所述,单侧cage融合术微创优势明显,一方面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VAS、ODI评分短期下降明显,近期疗效优于双侧cage融合术,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郑忠,翁绳健,吴立忠,等.L4、5侧路单枚cage椎间融合术式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6(1):25-28.

[2]刘修华,聂宇,甘学文,等.单枚或双枚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4):903-905.

[3]许科峰,汪建良,肖俊,等.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同侧椎弓根与椎体钉棒联合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24(5):476-478.

[4]刘法敬,丁晓坤,胡成栋,等.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5):485-488.

[5]何磊,戎利民,董健文,等.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1):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