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例儿童乳牙龋病情况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801例儿童乳牙龋病情况调查

李国强1祝玉珍2

李国强1祝玉珍2

(1新疆兵团五师精河分院新疆博乐833400)

(2新疆兵团五师八十九团医院新疆博乐833400)

【摘要】调查八十九团集体儿童中3—7岁儿童乳牙发病情况以及有关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乳牙龋患率为60.17%,龋均2.69,乳牙的最好发部位为下颌第一、二乳磨牙。良好的卫生习惯及饮食习惯对乳牙龋的发生有影响。

【关键词】乳牙龋病龋均龋齿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27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龋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高,危害严重,它是口腔疾病发生最早,最敏感的年龄阶段。儿童乳牙龋病的防治对儿童生长发育及恒牙龋病的预防有其特殊的意义。本文对八十九团集体儿童中3—7岁儿童的龋患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1年4月12日—6月6日,对八十九团中心幼儿园及小学中3—7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共检查801人。

1.2方法及标准

由我院口腔科两名医生及牙防成员两名到幼儿园、小学进行口腔检查,按WHO推荐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表格一律使用全国统一的口腔保健卡),饮食及卫生习惯由幼儿园及学校老师向家长询问。统一标准:喜甜食,吃甜食次数≧3次/天;不喜甜食,吃甜食次数≦3次/天。卫生习惯:刷牙次数≧1次/天,每次3分钟。卫生习惯不良:刷牙或不刷牙。家长保健知识:认为甜食及刷牙与龋病有关。

2.结果

2.1龋患率与龋均

检查801人,男417人,女384人,各年龄组乳牙龋病情况见表1,年龄与龋患率见图1。

2.2儿童性别及相关因素与龋病的关系,通过检查结果及问卷调查:龋患率与性别及家长掌握口腔保健知识程度无明显差异,与饮食习惯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明显差异。见表2。

2.3乳牙龋病与牙位分布的关系

乳牙龋病的好发部位依次为:下颌第二乳磨牙(29.33%、29.33%),下颌第一乳磨牙(27.72%,26.47%),乳上中切牙(22.85%,21.35%),上颌第一、二乳磨牙(18.85%,18.82%),发病率最低的为乳下前牙(1.25%,1.23%)。

3.讨论

通过检查,3—7岁乳牙龋患率60.17%,龋均2.69,其中7岁组龋患率为70.23%,龋均3.33,与2008年全国城市6—7岁组乳牙龋患率一致。结果显示:儿童乳牙龋病已成为常见病,它对恒牙萌出继续发生龋病造成严重后果,直接危害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乳牙龋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以此降低乳牙龋患率,控制龋病的发生。

3.1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卫生习惯

由上述统计资料显示: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卫生习惯能有效的控制龋病的发生,由于龋病的发生原因目前有四个因素:致龋的时间、致龋的食物残渣、易感的牙齿及细菌因素,所以牙防工作人员应配合家长及老师,督促儿童早晚刷牙、使用保健牙刷、选用含氟牙膏、少吃糖、不吃零食,多吃对牙齿优异的食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3.2加大对社区人群口腔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

上述统计资料显示:家长掌握口腔保健知识的程度与乳牙龋患率的高低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牙防工作人员对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深、不够广,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因为社区人群在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卫生习惯的形成中起到主要指导和帮助作用。

3.3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应密切配合,做好龋齿的治疗工作。

对儿童进行定期口腔检查时,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检查出有龋病的儿童,牙防工作人员应和老师及家长密切配合,除采取制定营养摄入计划、含氟牙膏的使用及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外,重要的还是龋病的治疗,根据诊断可采用窝沟封闭技术及初期的预防性充填,以控制龋病的发展,降低儿童乳牙龋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