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法)在胃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检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法)在胃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检测中的应用

林云娟

林云娟(河南科技大学471003)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胃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检测中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法)的效果。方法:对98例胃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使用ELISA法进行检测,同时对血清癌胚抗原(CEA)含量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相关测定,同时,与40例胃良性病变者及40名正常者进行相关的比较。结果:血清中HMGB-1检测在胃癌早期患者中和传统肿瘤标志物CEA对比,有良好敏感性(70.6%)与准确性(74.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检测中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法)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根据检测血清中HMGB-1的含量来明显的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胃癌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233-01

癌细胞侵袭人体并在其内生长、转移,这是胃癌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1]。胃癌越早发现诊断出来,有利于胃癌患者的康复,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敏感有效的指标帮助胃癌的诊断。近期研究显示[2],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肿瘤中过度表达,推测该蛋白在肿瘤的产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院对98例胃癌患者血液HMGB-1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对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2年01月至2014年01月间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61.5±8.6)岁。所有患者在采血时均未给予放化疗、免疫或抗肿瘤药物等方面的治疗。并选胃良性病变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8.7±7.8)岁。正常对照组选取40名体检合格者,其中男23名,女17名,年龄(49.5±8.5)岁。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时抽取肘静脉血4mL,并在室温下凝集30min后,1610×g进行离心15min以分离血清,血清预先保存在-70℃冰箱中。

1.2.2检测方法

血清中HMGB-1水平检测使用ELISA法,使用日本Shino-Test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并按照该公司的使用说明书进行HMGB-1水平的检测。血清中CEA水平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仪器和试剂均为罗氏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临床参考值均按说明书设定,血清HMGB-1>5.00ng/mL及血清CEA>4.70ng/mL为结果阳性。

1.3统计学方法

试验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血清HMGB-1及CEA的浓度呈现偏态分布,使用中位数和范围来表示试验数据的集中和离散趋势,组间血清水平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胃癌组患者的血清HMGB-1及CEA水平相较于胃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增高。详见表1。

表1胃癌患者血清中HMGB-1及CEA水平对比[中位数(范围)]

组别例数HMGB-1(ng/mL)CEA(ng/mL)

胃癌组9816.33(2.98~115.27)12.01(0.88~798.69)

胃良性病变404.38(2.86~14.24)3.11(0.55~11.32)

正常对照组402.98(2.33~5.21)1.33(0.46~4.57)

λ2值10.216.73

P值P<0.01P<0.01

2.2血清中HMGB-1和CEA水平对胃癌早期诊断性能评价详见表2。

表2血清HMGB-1和CEA对早期胃癌诊断的性能评价(%)

项目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

HMGB-174.2(26/35)70.6(24/34)74.0(77/104)

CEA77.1(27/35)38.2(13/34)62.5(65/104)

x2值P>0.0510.216.73

P值P>0.05P<0.01P<0.01

3讨论

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核蛋白,其主要参与DNA重组和复制、基因转录、基因调控以及细胞的分化成熟等生命活动。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发现HMGB-1和肿瘤产生生长及转移都有密切联系,还和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级等病理特征相关[3]。

本研究中,在血清中HMGB-1与CEA水平方面,正常对照组与胃良性病变组明显低于胃癌组病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研究显示,HMGB-1跟胃癌密切相关,这表明HMGB-1在胃癌的产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是胃癌患者较理想的预后指标。笔者认为有以下可能:(1)应激状态或坏死的肿瘤细胞可分泌HMGB-1,胞外的HMGB-1可促使肿瘤细胞进行增殖或迁移,并诱导形相适应的微环境,引起炎症修复反应,帮助肿瘤细胞生长扩散及转移;HMGB-1还可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相结合,从而激活了jun氨基末端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引发明胶酶A和B的活化,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浸润转移;(2)HMGB-1可能是一种抗凋亡的结合蛋白,通过激活核因子b诱导cIAP2的表达,抑制凋亡基因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产生胃癌的确切机制还未研究清楚,但其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并进行多个阶段的演变。

综上所述,在胃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检测中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根据检测血清中HMGB-1的含量来明显的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乔晓辉,王怀立,黄明海.感染性脑损伤中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及丙酮酸乙酯的保护作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9):774-777.

[2]肖锦华,朱华燕,王亚萍,等.胃癌患者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3,28(4):301-304.

[3]李俊华,刘近春,张丽霞,等.甘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浆HMGB-1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9):757-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