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管理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1-06-16
/ 2

编辑管理刍议

李琼

(新疆体育杂志社,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环节相互联系、制约和促进,具有严密的整体性,而每一环节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各环节中有许多工序,相互之间同样具有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一个环节工序的工作影响着另一个或几个环节、工序乃至全部编辑部工作。这就既要从宏观上把握编辑工作的整体性,又要在微观上抓好每一个环节、工序的工作,处理好局部和全部的关系。要用严格的制度规范各自的职责和相互关系,使整个编辑工作协调一致,高效率运转。

关键词:编辑;编辑职能;责任制;质量保障体系

1建立健全编辑领导职能

建立健全编辑领导职能是编辑出版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总揽全局原则。编辑部领导处于领导的核心地位,要集中精力把好方向、出好思路、管好干部,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上加强领导,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2)科学决策原则。充分发挥编辑部领导的组织优势,在内部管理和选题策划上科学统筹,做到善于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充分发挥编辑的智力优势和专业优势,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合理分工原则。着眼于编辑部内部建设和长远发展计划,对编辑班子进行科学界定、合理分工,做到职责不交叉,分工不重叠,管理不缺位,工作量均衡。

(4)权责统一原则。实现权、责、利的和谐统一。要保证编辑部和谐发展。

(5)协调高效原则。建立决策统一、职务交叉、各行其责的编辑体制。协调组织成员的关系和活动,使组织成员步调一致地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使编辑部工作和谐有序地进行。

(6)有效监督原则。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编辑领导权力过分集中或违背民主的现象。形成科学完善、运转协调、公正透明的制度体系。

2建立完善的编辑责任制

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务规范。选题、组稿、加工整理、整体设计等编辑工作都有自身的规律、技术和规范,必须用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各自的职责和相互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严格的编辑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编辑质量的保障,在日常工作中,编辑要有不同形式的分工——专业级别分工,如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编审等,不同级别的编辑在处理不同的稿件时要有不同的分工,上级可以处理下级的稿件,但下级不能处理上级的稿件,更不能三审一肩挑。在编辑分级管理的同时还要区分专业编辑的分工,如技术编辑、文字编辑、美术编辑等,这些编辑都具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专业智慧,这是尊重人尊重知识的问题,也是影响出版产品的重要因素。还有值班编辑、栏目编辑等等。所以可以说,如何构架编辑责任体系是保证编辑质量的重要因素。

细分的编辑岗位职责是履行编辑职能的重要保障,他是划分编辑职责权利的一条红线,编辑岗位的实施不仅可以使编辑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而且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误区。我们现在的编辑分类大致是:

(1)助理编辑主要职责:协助编辑进行工作,在编辑指导下进行初审和加工稿件,能够独立对编辑文字进行评述。

(2)编辑及主要职责:能够提出选题设想、组稿、稿件加工等复杂工作。

(3)副编审及主要职责:制定选题规划,指导有关编辑人员组织实施。完成重要书稿的责任编辑,解决审稿中的疑难问题并善于总结编辑工作中的经验和指导一般编辑。

(4)编审的主要职责:进行对编辑工作具有建设意义的指导性工作,策划长远和重大选题,负责解决关键性疑难问题。

(5)技术编辑人员的主要职责:承担文本的技术设计工作,研究选择特殊稿件的设计方案。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有利于提高编辑活动的连续性与效率。编辑工作各环节之间有非常强大的连续性和衔接关系,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会对编辑业务造成重大影响。用制度强化编辑人员的责任意识,有助于减少工作误差。岗位责任制把编辑人员从制度上加以明确,使他们在工作中必须考虑失误造成的损失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同样,也减少了编辑人员工作中失职和懒惰行为的发生。岗位责任制的建立还能够产生良好的激励效应,调动编辑的积极性。岗位责任制能较好地把利益、责任和团队状况有效地结合起来,个人利益随团队的经营水涨船高,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真正体现了经济利益原则,使广大编辑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3建立编辑业务质量保障体系

编辑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之源和发展之本,是一个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编辑质量出现问题,一方面会给读者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损失,内容方面的差错甚至会影响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对出版单位自身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轻则形象受损,减少经济收入,重则被社会淘汰出局。所以,只有充分认识到编辑质量的重要性,才会自觉地重视编辑质量,才会真正达到编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目的。

一般来说,编辑质量包括选题水平、编校质量、印制质量和装帧质量。因此,编辑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编校、出版、印刷等各环节协调一致,共同努力。首先,编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编辑质量意识。其次,坚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审读和编辑文稿,先求质后求量。切忌急功近利,追求速度,甚至粗制滥造。第三,正确处理编辑与作者的关系,盲目崇拜作者和盲目迁就作者都是要不得的。总之,不断提高编辑质量,多出文化精品是出版业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编辑孜孜以求的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牢固树立责任至上、质量第一的观念。

编辑质量保障体系是编辑失误的有效预防机制。

(1)设立编辑加工环节的预防性机制。这一环节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落实和完善三审制度。编辑人员不仅要从编校角度和政治质量方面对文稿进行把关,还应从文稿的学术创新程度、学术含量等角度对文稿进行把握。编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出版物质量的优劣。如果编辑不认真审读加工,校对又马马虎虎,即使选题内容再好,也不会有优质的读物面向读者,甚至还有可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损失。

(2)完善编辑质量考核制度。这是用硬指标衡量编辑工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比如,文字错误控制在1/10000以内,下一审稿环节对上一审稿环节进行监督,复审发现书稿文字错误超过1/10000的,应有所惩罚。在编辑发稿前,稿件应由内部质监部门进行检查,对问题文稿件退其修改,并要严肃批评。

(3)校对环节的预防性控制。这一控制环节主要完善校对质量。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加强校对工作实施<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是实施这一工作的范本。

(4)印制环节的预防性控制。这一控制环节主要执行国家标准。关于正文印制,包括书名页、封面、板式等,国家颁布有统一的标准。按照国家标准印制是对印刷企业的要求。

(5)设立内容审读制度。对已经出版的读物进行鉴定,对出版物内容进行动态监控,这是现代管理中有效的监控办法之一。同时,还应该借鉴读者的投诉意见。读者是刊物的直接消费者,对编辑质量最有发言权。读者人数众多,读者的监督也最广泛,也最能体现编辑质量的优劣。

置身在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提高编辑质量,以质取胜是编辑发展的主题,也是媒体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出版物的质量问题不能简单化地看待,实际上是编辑工作者编辑观的反应,是工作作风的反应,是精神境界的反应,也是职业道德的反应。我们要切实学习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提高编辑质量,出精品,树品牌,为广大读者出版更多更好的读物。